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汾市

临汾市

1948年5月当地解放后由临汾县析置,治所即今山西临汾市。1949年撤销,并入临汾县。1971年复设临汾市。


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304平方千米)。人口411.4万(市辖区76.8万)。辖尧都区和曲沃、翼城、襄汾、洪洞、古县、安泽、浮山、吉县、乡宁、蒲县、大宁、永和、隰县、汾西14县,代管侯马、霍州2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尧都区。古称平阳,史书记载“尧都平阳”。春秋属晋。战国属韩。西汉置临汾县,治今新绛县东北。属河东郡。《郡县释名》山西省卷上:临汾县“以临汾河也”。西晋永嘉三年(309年)刘渊建都于平阳,国号为汉。北齐省临汾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平阳县为平河县,三年改名临汾县;并改晋州为隋设临汾郡。唐置晋州。宋、元、明、清设平阳府。1912年废府为县。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8年设晋南区。1950年为临汾专区。1954年与运城并为晋南专区。1971年设立临汾地区行署。2000年临汾地区撤销,改设地级临汾市;原临汾地区所属的临汾、侯马、霍州3市和汾西、吉县、安泽、大宁、浮山、古县、隰县、襄汾、翼城、永和、乡宁、曲沃、洪洞、蒲县等14县划入;原县级临汾市改置尧都区。黄河、汾河、沁河、昕水河、鄂河、芝河、清水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硫铁、铝土、磷、石膏、紫砂、石灰石、石英、大理石、油页岩等。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电力、纺织、造纸、食品等工业。同蒲、侯西、侯同铁路和108、209、309国道,太三、晋韩、临翼、临长等公路经过区境。名胜古迹有丁村遗址、壶口瀑布、晋国都城遗址、洪洞广胜寺、大槐树遗址、明代监狱、隰天小西天、蒲县东岳庙、临汾尧庙、尧陵、霍州署衙、千佛洞等。


猜你喜欢

  • 龙场驿

    明置,即今贵州修文县。《明史·王守仁传》:“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即此。在今贵州省修文县。明正德初王阳明贬谪为龙场驿丞,即此。

  • 大梁平

    亦大良平。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大良乡。《元史·李忽兰吉传》:至元三年(1266),“宋兵陷大梁平山寨”。即此。

  • 迦叶 (葉) 洞

    在今云南鹤庆县南境。《清一统志·大理府》: 迦叶洞 “在宾川州鸡足山东北三十里。明李元阳游记: 有二洞,皆名迦叶,一在山麓,每岁二月,土人作会; 一在山腰,草木蒙蔽。洞深各百余步,奇石万状,而雕镂巧妙

  • 武口

    又名沙芜口、沙武口。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五十里长江北岸沙口村。《水经·江水注》: “江之左有武口。” 《资治通鉴》: 南齐中兴元年 (501),“吴子阳等进军武口”。胡三省注: “武口,武湖水出江之口。

  • 河内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野王县置,为怀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沁阳市。大业三年 (607) 为河内郡治。唐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为怀庆府治。1913年改为沁阳县。古旧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

  • 水口监

    宋置,属大昌县。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下田乡水口村。《宋史·地理志》 大宁监大昌县:“旧在监南六十里,嘉定八年徙治水口监。”

  • 聂家口

    在今山东惠民县南五十里。《宋史·河渠一》: 大中祥符四年 (1011),“九月,棣州河决聂家口”。即此。

  • 采石戍

    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江滨。《南齐书· 陈显达传》: 东昏侯永元元年 (499),“显达率众数千发寻阳,与胡松大战采石,大破之,京邑震恐”。《陈书·后主本纪》: 祯明三年 (589)正月乙丑朔,

  • 方顶山

    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里。《方舆纪要》卷77石门县“石门山”条下:方顶山“山顶方平”。

  • 乐光县

    唐贞观中置,属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南隆光村。北宋废。古县名。唐贞观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南龙光。属芝州。北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