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泉县

临泉县

①隋大业四年 (608) 改蔚汾县置,属楼烦郡。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唐武德七年 (624) 改为临津县。

②唐武德三年 (620) 改太和县置,为北和州治。治所在今山西临县北二十五里故县村。《元和志》 卷14临泉县: “临泉水在县北一百步,县因此水为名。”贞观三年 (629) 属石州。北宋元符二年 (1099) 改属晋宁军。金属石州。蒙古中统三年 (1262) 升为临州。

③唐贞观三年 (629) 置,属羁縻丛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境。广德后废。

④1935年析阜阳县西境置,属安徽省。治所在沈丘集 (即今安徽临泉县)。


(1)古县名。(1)隋大业四年(608年)改蔚汾县置,治今山西省兴县西北,属楼烦郡。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名为临津县。(2)唐武德三年改太和县置,治今山西省临县西,属石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升为临州。(2)今县名。在安徽省西北部。属阜阳市。面积 1818 平方千米。人口191.5万。辖23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周为沈子国,文王十子聃季载之封地。楚为寝丘邑。秦置寝县,治今县,属陈郡。东汉改置固始县。唐置沈丘县。明废降为沈丘镇,入颍州。1934年建临泉县,以县治濒临泉河而得名。1947年分设泉南、泉阳、临泉三县,1948年分设临泉市。1949年三县一市合并置临泉县,属皖北行署区阜阳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71年属阜阳地区,1996年属阜阳市。地处淮北平原。主要河流有泉河、洪河、流鞍河、涎河。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大豆、甘薯、高粱、棉花、芝麻等。特产有生姜、大葱、贡柿、临潭毛笔、山羊板皮等。工业有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纺织、造纸、酿酒等。102省道、界临淮公路、临新公路、临阜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老丘堆、古沈子国城址、白果树。纪念地有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伍勒部

    宋大理置,属石城郡。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北部。

  • 深沟堡

    明置,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皇明职方地图》 中卷甘肃镇边图有深沟堡。清有把总。《清一统志·肃州》: 深沟堡 “在高台县镇夷城南二十里黑河南,西至盐池堡四十里”。

  • 飞猿水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飞猿水“在县东飞猿岭下,亦曰飞猿港。合杉岭以西诸山溪水流经此, 又西合众流,过县北入南城县界,过蓝田镇, 至峭石合于黎川”。

  • 郗马镇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二十二里郗马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获鹿县图: 东南有郗马。

  • 百通坊

    在今陕西扶风县西南。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年(1140),“别遣裨将击凤翔西城外敌寨,萨里干怒, 自战于百通坊”。即此。在今陕西省扶风县西南。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姚仲败金将撒离喝

  • 石砫军民府

    元初改石砫安抚司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古城。后改为石砫安抚司。

  • 蜀门

    指今四川、陕西交界之地。唐骆宾王 《送吴七游蜀》 诗: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 唐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诗: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 羊肠河

    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南之官渡河。《清一统志·郧阳府》:羊肠河“在竹山县西南,北流入堵水”。

  • 三影塔

    又称延祥寺塔。在今广东南雄市城内。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塔为六角九层,高50米。据乾隆《南雄府志》卷3《名胜志》载:“阴晴塔影”为南雄十二景之一,“在延祥寺中。世传祥符二年己酉,异人建塔,

  • 周代国名。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纪台乡。《左传》:隐公元年(前722),“八月,纪人伐夷”。《续汉书·郡国志》:“剧,有纪亭,古纪国。”古国名。西周封国,姜姓。在今山东省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