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县
北齐改涣北县置,属谯郡。治所在铚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以临涣水为名。隋大业十年 (614) 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集。唐属亳州,元和九年 (814) 属宿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 废。
古县名。北齐改涣北县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属谯郡。隋大业十年(614年)移治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南临涣。唐贞观十一年(637年)还旧治,十七年复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宿州。
北齐改涣北县置,属谯郡。治所在铚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以临涣水为名。隋大业十年 (614) 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集。唐属亳州,元和九年 (814) 属宿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 废。
古县名。北齐改涣北县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属谯郡。隋大业十年(614年)移治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南临涣。唐贞观十一年(637年)还旧治,十七年复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宿州。
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境。元改嶍峨州。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所,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嶍峨州。
唐顺宗李诵的陵墓。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元和志》卷1富平县:“顺宗丰陵,在县东北三十三里瓮金山。”
亦名雁桥。在今四川广汉市北鸭子河上。《资治通鉴》: 五代唐天成元年 (926) 三月,李绍琛据守汉州,“汉州无城堑,树木为栅,乙丑,任圜进攻其栅,纵火焚之,李绍琛引兵出战于金雁桥,兵败”。胡三省注:
在今河南封丘县南。《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郭威军至封丘,“南、北军遇于刘子陂”。即此。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南。五代汉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军于此。
唐置,为党项羁縻府,属灵州都督府。其地当在今宁夏黄河两岸地。后废。
1944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汶上县运河以西及郓城县东南部地析置,驻曹庄 (今山东嘉祥县西北梁宝寺镇)。1949年改属平原省。1952年复属山东省。1953年撤销,并入嘉祥、梁山二县。旧县名。山东解放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56永州: 垂幔滩 “水行百里,枕湘江之岸,峭壁倚空,不知几千仞。今遥望石壁,皆如帷幔之状。下有滩,谓之垂幔滩”。
北宋置,属宜州。在今广西河池市西。《舆地纪胜》 卷122宜州: 宝积监 “自河池而西五十里, 坑户穴地深五十丈, 取矿入炉, 炼成银”。北宋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东魏兴和二年 (540) 创建,原在今河北正定县城东南二里临济村。晚唐时住持僧义玄在此创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之一。唐显通八年(867) 义玄逝世,其弟子建衣钵塔于正定城内东南隅,即今澄灵塔,临
在今四川梁平县东南。清光绪 《梁山县志》 卷3: 银河桥在 “县东四十五里,接蟠龙溪,水迤逦南流,月夜望之如银河,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