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淮郡

临淮郡

①西汉置,治所在徐县 (今江苏泗洪县南大徐台子)。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泗洪、睢宁、宿迁、淮阴、淮安、涟水、洪泽、建湖、阜宁、盐城、兴化、东台、泰州、姜堰、泰兴、海安、六合及安徽天长、明光等市县地。东汉永平中改为下邳国。西晋复置,治所在盱眙县 (今江苏盱眙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宿迁、六合及泗洪县南部、安徽天长、明光等市县地。东晋废。

②北魏置,属仁州。治所在己吾县 (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四十里仁和集乡)。辖境相当今安徽固镇、怀远等县地。北齐废。

③唐天宝元年 (742) 改泗州置,治所在临淮县(今江苏盱眙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宿迁、邳州、睢宁、泗阳、泗洪、涟水、灌南及安徽泗县、五河、山东郯城等市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泗州。


(1)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治徐县(今江苏盱眙县北半城镇)。辖境约当今安徽省泗县、五河、嘉山、来安以东和江苏省洪泽、金湖以西,睢宁、宿迁以南,仪征以北及兴化、泰州以东,阜宁、盐城、如皋以西,涟水、淮阴以南,洪泽、宝应以北等市县地。属徐州。东汉永平十五年(103年)改为下邳国。 (2)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泗州置,治临淮县(今江苏盱眙县西北淮河西岸,已没入洪泽湖)。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泗洪、泗阳、涟水、灌南、宿迁、邳州、睢宁等市县及安徽省泗县、五河等县地。属河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泗州。


猜你喜欢

  • 谷和县

    亦作谷利县。唐文明元年(684)开生羌置,属当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天宝元年(742)属江源郡。乾元元年(758)复属当州。广德后废。古县名。唐文明元年(684年)置,治今四川省黑水县南。属当州

  • 连州

    ①隋开皇十年(590)置,治所在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元和志》卷29:连州“因黄连岭为名”。大业初改为熙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连州。天宝元年(742)改为连山郡, 乾元元年(758)复为连

  • 罗家庄

    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东北罗村镇。胶济铁路支线通此。

  • 齐州

    ①即中州。犹言中国。《尔雅·释地》:“岠齐州以南。”郭璞注:“齐,中也。”②北魏皇兴三年(469)改冀州置,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以地为齐国故地为名。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淄博、长清、齐河、禹城

  • 应州

    ①南朝梁大同二年(536)以随州北界应浓山戍置,治所在永阳县(今湖北广水市)。北周辖境相当今湖北广水、随州等市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 治应山县(今广水市)。八年(625)又废。②唐

  • 金楼寨

    亦作金家楼。在今河南虞城县南。清光绪《虞城县志》 卷16: 同治元年 (1862),“教匪郜守正盘踞商丘金家楼”。即此。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南。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郜永清等领导白莲教起义于此。

  • 吴泽陂

    即大陆泽。在今河南获嘉县、辉县市、修武县交接处。《水经·清水注》 引《魏土地记》曰:“修武城西北二十里有吴泽陂,南北二十许里,东西三十里。”

  • 俱兰城

    ①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东卢戈沃伊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自碎叶西至阿史不来城,“又七十里至俱兰城”。②在今阿富汗东北境科克恰河流域。唐龙朔元年(661) 置双靡州于此。在今哈萨克

  • 马寒山

    亦名马衔山。即今甘肃临洮县北马啣山,接榆中县界。《明史·地理志》狄道县:“北有马寒山。”《方舆纪要》卷60狄道县:马寒山“其山绵亘数百里,势极高峻,虽炎夏冰雪不消,亦名马衔山”。

  • 大罗湖

    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四十里大罗湖。《方舆纪要》卷76蒲圻县“蒲圻湖”条下:“大罗湖与龙坑、马蹄诸湖,皂潭、黄土潭诸水互相灌注,入于新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