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义阳郡

义阳郡

①三国魏文帝时置,属荆州。治所在安昌县(今湖北枣阳县南)。后废。东晋末改义阳国复置,移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南朝宋属南豫州,后为司州治。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与信阳、罗山二县和桐柏县东部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大悟县部分地。南齐改为北义阳郡。梁为司州治。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义阳郡,为南司州治。北齐为郢州治。北周为申州治。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改义州为义阳郡。治所平阳县亦改为义阳县。唐初改为申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义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申州。

②西晋太康九年(288)改义阳国置,治所在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信阳二市与新野、唐河、桐柏、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枣阳、广水等县市地。永宁元年(301)改为新野郡。

③东晋分南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南朝宋改为南义阳郡。

④南朝梁普通六年(525)置,属巴州。治所在义阳县(今四川巴中市西南恩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市西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⑤南朝梁置,为北江州治。治所在义阳县(今湖北黄陂县北七十里木兰山北)。隋废。

⑥东魏天平四年(537)改郢州置,属豫州。治所在真阳县(今河南正阳县北)。北齐废。

⑦即白马义阳郡。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


(1)三国魏文帝置,治安昌县(今湖北枣阳市南)。属荆州。寻废。(2)东晋末改义阳国置,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南)。南朝宋属南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信阳、罗山等市县和桐柏县东部,湖北省广水、大悟、随州等三市县部分地区。后为司州治。南朝齐改北义阳郡,梁复旧。东魏末为南司州治。北齐为郢州治。北周改名宋安郡。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分别改义州、申州为义阳郡。地当南北交通要冲;有平靖、黄岘、武阳三关之险,为东晋、南朝北边要郡。(3)东魏天平四年(537年)改郢州置,治慎阳县(今河南正阳县北)。属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正阳县地。北齐废。(4)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析阆中县置,治义阳县(今巴中市西南恩阳镇)。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巴中市西部地区。属巴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猜你喜欢

  • 盐沟河

    即古福禄水。一名阎沟河。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哑叭河。源于北京市丰台区龙门口,东南流经房山区,于良乡镇东入小清河。《旧五代史·晋书·赵德钧传》: 唐长兴三年 (932),“于阎沟筑垒,以戍兵守之”。即此。

  • 岳家寺镇

    即今四川平昌县西南岳家乡。清道光 《巴州志》 卷2: 岳家寺场在 “州南二百四十里”。

  • 河桥

    ①战国秦建。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之间黄河上。《史记· 秦本纪》: 昭襄王五十年 (前257),“初作河桥”。《正义》: “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②西晋泰

  • 崇平陵

    东晋康帝司马岳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康帝岳崇平陵 “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

  • 朝解亭

    又名朝解城。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水经·睢水注》: 睢水 “东至朝解亭”。疑“解” 为 “斛” 之讹。

  • 良化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番州。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南。寻属东衡州。贞观八年(634)废入曲江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西南。属番州,后改属韶州。贞观八年(634年)

  • 湘竹街

    即今江西修水县东南湘竹。明嘉靖 《宁州志》 卷8: “湘竹铺在安乡十三都。” 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 义宁州东南有湘竹坪。

  • 渭南郡

    北魏孝昌三年 (527) 置,治所在南新丰县 (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四里)。北周建德二年 (573)废。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置,治南新丰县(西魏改名渭南县,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属雍州。辖今陕西省渭南

  • 大慈山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淳祐临安志》卷8:大慈山“在钱塘县龙山之西”。山下有虎跑泉。

  • 步腾部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景洪市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元属元江路。明废。又作普腾部。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景洪市北普文。元属元江路。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