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什厅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新疆乌什县。十年(1884)属新疆省。1913年改为乌什县。
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直属甘肃省,十年改属新疆省。1913年降为县。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新疆乌什县。十年(1884)属新疆省。1913年改为乌什县。
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直属甘肃省,十年改属新疆省。1913年降为县。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春日乡东北十八里力里村。原为高山族排湾人社名。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力力社“离府治二百五十五里”。连横《台湾通史·经营纪》:康熙五十四年(1715),总督满保奏言:“所
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南部。明洪武时建净觉寺于此。为伊斯兰教著名寺院之一。区片名。在江苏省南京市区南部,泛指中华路与建康路、升州路的交叉地段。原为中华路的一小段,1933年拓建中华路、建康路时形成十字路口,
唐开元五年(717)郭知运置,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宝应元年(762)陷于吐蕃。唐开元五年(717年)郭知运置,治今青海省乐都县东北。宝应元年(762年)后没于吐蕃。
一名须河。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郑州市西。《水经·济水注》: 须水 “近出京城东北二里榆子沟,亦曰柰榆沟也。又或谓之为小索水,……东北流,于荥阳城西南,北注索”。北宋导索水与须水合,入汴,通漕运。其后又
在今河北丰南市或滦南县境。 《金史·地理志》 滦州石城县:“长春淀旧名大定淀,大定二十年更。”
①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北。《寰宇记》 卷109吉州安福县: 武功山 “在县西。根盘八百余里,高三十余里。中夜登岭可望日出。上有葛仙坛,瓦皆用铁。旁有石塔,时见火焰,若金灯。相传昔有武氏夫妇远来修炼,夫止卢
①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东濒青弋江。《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蓝山 “在泾县西南六十里。周三十里。下有蓝山坑,俯瞰安吴渡。李白诗: 蓝岑耸天壁,实兀如鲸额”。②即蓝岭。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新唐书·德
或作余无戎、余吾。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三十里。《左传》: 成公元年 (前590) 春,“遂伐茅戎。三月癸未,败绩于徐吾氏”。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属永顺宣慰司。治所即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镇。清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为土州。属永顺宣慰司。清时废。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左传》: 襄公十八年 (前555),“楚师伐郑,次于鱼陵”。杜注: “鱼陵,鱼齿山也。在南阳犨县北。郑地。”又称鱼齿山。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