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克依布拉克卡伦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东南呼拉特山。见民国《黑龙江志稿》卷33《武备志·兵事》。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东南呼拉特山。见民国《黑龙江志稿》卷33《武备志·兵事》。
又称开福寺舍利塔。在今河北景县城内西北角。《清一统志·河间府》 “开福寺” 条称: “前有古塔,隋文帝建。” 民谚称 “沧州狮子、景州塔、赵州石桥、正定府大菩萨” 为河北四大古迹,在国内享有盛名。即开
即登牙侬。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岸瓜拉丁加奴。《元史·外夷·马八儿等国》:至元二十三年(1286),马八儿、丁呵儿等国“皆遣使贡方物”。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西南上隆。后废。
即女菁平。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宋史·张珏传》:珏曰:“芜菁平、母德、彰城,汪帅劲兵所聚也,吾出不意而攻之,马鬃必顾其后, 不暇城矣。”
在今广东东莞市南。《新唐书·地理志》广州: 东莞县 “有黄岭山”。《清一统志·广州府》:黄岭山 “在东莞县南。唐十道志,岭南名山之一。《县志》,在县南三十五里,县治朝山也。峰峦秀拔,状如卓笔,迤逦而西
一作鲛门山。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北甬江口外柱门岛。宋 《宝庆四明志》 卷18定海县: 鲛门山在 “县东四十里。一名嘉门山。其山环锁海口,出鲛门则大洋也”。
亦作安村镇。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东南。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吴川县:宁川所“北有宁村巡检司,治川滘,后迁县西北之地聚村,又迁于芷芎口”。
又名波罗庙。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相传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 (535),隋开皇十四年 (594) 重建。为历代中外商船往来停泊之处,我国船舶出海前于此庙祭拜南海神,以祈祷航海平安。历代帝
亦名四望溪,又名应灵水。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茫溪河。《寰宇记》卷74平羌县:“四望水在县东南六十里。源出陵州仁寿县界,来经县界合大江。”《明史·地理志》犍为县:“东有大江,东北有四望溪流入焉。”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接宁乡县界。《宋史·蛮夷二·梅山峒蛮》:“于是遂檄谕开梅山,蛮瑶争辟道路,以待得其地。东起宁乡县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砦。”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