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陇
在今贵州普定县南。清康熙《贵州通志》卷6安顺府:九十九陇“周围一百余里,两水界其左右,外开重关七八所, 内藏九十九陇,大小不等,皆弯环如带,分门别户,各作城府,道通一线。中多平衍可耕,四面奇峰插汉,绝壁摩空,可称天堑。最高即高峰山,俗传罗鬼弄兵于此,至今四面营垒遗址尚存”。
在今贵州普定县南。清康熙《贵州通志》卷6安顺府:九十九陇“周围一百余里,两水界其左右,外开重关七八所, 内藏九十九陇,大小不等,皆弯环如带,分门别户,各作城府,道通一线。中多平衍可耕,四面奇峰插汉,绝壁摩空,可称天堑。最高即高峰山,俗传罗鬼弄兵于此,至今四面营垒遗址尚存”。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引《吴历》曰:“(孙)和四子:皓、德、谦、俊。孙休即位,封德钱唐侯,谦永安侯,俊拜骑都尉。皓在武昌,吴兴施但因民之不堪命,聚万余人,劫谦,将至秣陵,
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北四十四里南流镇。旧属潍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潍县东南有南留集。
①又名望潮楼、望海楼。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凤凰山上。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诗:“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居茅舍较清凉。”②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方舆胜览》卷54绵州:江楼“枕城之东隅,上有唐江亭记”。杜甫《送严
又名何巴青。亦作巴庆宗。在今西藏巴青县西北。藏语意为大牦牛帐篷。1960年改设巴青县,驻拉西乡。即“巴庆宗”。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六十余里。《资治通鉴》: 唐咸通元年 (860) 五月,“裘甫既失宁海,乃帅其徒屯南陈馆下”。即此。在今浙江省宁海县西南。唐咸通元年(860年)裘甫起义军为王式所败,退守于此。
一作偏邦。在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118孟缅长官司:邦偏山“在猛猛南。高六十里”。
古称普宁寺。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北隅显通寺左侧。明永乐初建。宣德年间重建。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藏经阁,殿内塑像俱全。寺后塔院有白色喇嘛塔一座,建于宣德九年 (1434),为印度高僧宝利沙
在今贵州施秉县西。《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平宁陂在“府西六十三里。居民引水溉田,四时不竭”。
又作大磘湾。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满州乡九棚村东北。连横《台湾通史·疆域志》 恒春县:“自治东越射麻里、万里,得高士佛而至八瑶湾。”
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隋书·地理志》 绵水县: “有绵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