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晃山
在今云南盈江县东。《明一统志》卷87干崖宣抚司:云晃山“在司(今旧城镇)南一十五里。上有瀑布泉,即云晃河之源也”。
在今云南盈江县东。《明一统志》卷87干崖宣抚司:云晃山“在司(今旧城镇)南一十五里。上有瀑布泉,即云晃河之源也”。
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北。大业初属永平郡。唐武德四年(621) 复属藤州。贞观末废。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属藤州。唐贞观末
东魏天平元年(534)改颍川郡置,治所在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县东北许田)。隋开皇初废。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析颍川郡置,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北许田镇)。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隋开皇初废。
即今上海市杨浦区东北部沈行。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东北有“沈行”。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北。《清一统志·惠州府》:鸡公嶂“在永安县东北五十里。高四百余丈,周四十里,为县主山”。
又称南苑支线。即京奉铁路南苑支线。从北京永定门至南苑万字地。全长7.5公里。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动工,次年竣工。原为轻便铁路,1941年改成标准轨距。
唐置,属桑乾都督府。为羁縻州。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南部及河北省西北境。唐羁縻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部置,属桑干都督府。确址不详。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界。
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改首阳县置,为渭源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元和志》 卷39渭州渭源县: “因渭水为名。” 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下: “渭源,以渭河源于此名也。” 隋
①唐开元五年 (717) 改连江县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电城镇东。天宝初属高凉郡。至德二年 (757) 改为保宁县。②金大定十一年 (1171) 改保安军置,后属保安州。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蒙
亦作恒棱。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安固镇。《周书·赵文表传》: 天和三年 (568),“除梁州总管府长史,所管地名恒陵者,方数百里,并生僚所居,恃其险固,常怀不轨。文表率众讨平之”。即此。事平遂置蓬州,以文
在今海南省陵水县西。明弘治十三年(1500),官军平峒黎陈那样,至加枕山。即此。古山名。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西。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官军平峒黎陈那祥,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