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濛山
①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泽州府》:云濛山“峭壁危岩,有石龛,鸟道可通”。
②在今浙江淳安县(排岭镇)西南四十里。宋《淳熙严州图经》卷3淳安县:云濛山“在县南十八里。高五百丈,周围七十里,出众山之上。天欲雨,先见云雾滃然濛其上,故以名”。
①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泽州府》:云濛山“峭壁危岩,有石龛,鸟道可通”。
②在今浙江淳安县(排岭镇)西南四十里。宋《淳熙严州图经》卷3淳安县:云濛山“在县南十八里。高五百丈,周围七十里,出众山之上。天欲雨,先见云雾滃然濛其上,故以名”。
东晋安帝时置,属晋熙郡。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南朝陈为大雷郡治。隋开皇十一年 (591)改为义乡县。古县名。东晋安帝时置,治今安徽省望江县。属晋熙郡。陈为大雷郡治所。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义乡县,
即今广西武宣县。《明史·地理志》 武宣县: “旧治阴江。宣德六年三月徙于高立。”
清乾隆十一年(1746)置,属雅州府。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西北。嘉庆二十年(1815)废。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置,治今四川省新龙县。属雅州府。嘉庆二十年(1815年)废。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铺门镇。《清史稿·地理志》 平乐府信都厅: “南: 铺门墟有讯。”
又作加禄堂。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山乡西北加禄村。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加六堂社“离府治四百二十里”。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分安吉县置,属湖州府。治所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南孝丰镇。以乡名县。正德二年(1507)改属安吉州。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属湖州府。民国初属浙江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
在今陕西府谷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7府谷县:水塞山“两川夹流,山屹峙川中,因名”。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属庆远南丹安抚司。后废。
在今湖北保康县北。清溪河注入南河处。《清一统志·郧阳府》: 洞庭庙店 “在保康县东北四十里”。
即今四川安岳县南李家镇。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李家街“在治南一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