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门镇

云门镇

北宋置。属石照县。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里云门镇。


在重庆合川市中部、嘉陵江左岸。面积75.4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云门,人口6250。以镇东有一山,高挺险峻,常有白云缭绕,如天然门户,故名。北宋乾德年间已建云门镇,明洪武年间属垫江里。清乾隆年间归明月里,光绪年间为云渠镇治所。1931年废云渠镇。1939年云门、渠嘉二镇又组建云渠镇。1941年废云渠镇,复原建制,仍置云门镇。1949年底区设此,1952年分云门镇农村增置建设乡,1953年分建设乡增置凉水乡。1956年建设、凉水两乡组建云门乡,1958年镇、乡成立云门公社。1965年析街道增置云门镇,1968年改名卫东公社,1971年复原名,1983年改乡,1985年撤乡扩镇。1992年渠嘉、天星两乡划入,次年天星乡划出。2001年天星镇部分并入。产稻、小麦、玉米、甘蔗等。特产“大红袍”红橘,为全市长江柑橘带、蚕桑基地之一。有压铸、建材、酿造、文教用品等厂。特产毛笔、酜醋、草席。为沿江及附近农村物资中转、集散地。合肖、云白公路相连,嘉陵江、渠江通轮船。嘉陵江云门大桥沟通南北。古迹有东汉崖墓群、唐释迦多宝龛、宋仿木石墓和明墓群。纪念地有刘文学墓园。为邹智故里。


猜你喜欢

  • 合宫县

    唐永昌元年(689)改河南县置,为洛州治。治所在神都毓德坊(今河南洛阳市)。神龙元年(705)复名河南县。二年(706)又改名合宫县。唐隆元年(710)复名河南县。古县名。唐永昌元年(689年)改河南

  • 三汊口城

    一称三汊城。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旧唐书·李师古传》载:唐贞元初,淄青帅李纳“于德州南跨河而城以守之,谓之三汊,交田绪以通魏博路”。八年(792),纳卒,子师古袭位,成德帅王武俊引兵将取此城及蛤7

  • 胜乡郡

    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治所即今云南永平县。宋大理属永昌府。元废为永平县。大理国前期置,治今云南省永平县。属永昌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为永平县。

  • 银帐山

    亦名银殿山。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二里银锭山。《新唐书·地理志》 恭城县:“有钟乳穴十二,在银帐山。”

  • 代北

    ①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资治通鉴》:唐乾符五年(878),“代北荐饥,漕运不继”,指此。②唐方镇名。中和三年(883)以雁门节度使改置,治所在代州(今山西代县)。辖忻、代二州,相当今山

  • 且末镇

    唐置,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于寘东距且末镇千六百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文化路。镇以县名。镇区三面为农区环抱,

  • 锦屏县

    ①清雍正五年 (1727) 改铜鼓卫置,属黎平府。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道光十二年(1832) 废入开泰县。②1914年移开泰县于三江镇,改名锦屏县,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因锦屏山

  • 上封县

    北魏因避道武帝珪讳,改上邽县置,为秦州天水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隋大业元年(605)复改名上邽县。见“上邽县”。

  • 兴仁府

    北宋崇宁元年(1102)升曹州置,治所在济阴县(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旧州城)。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及曹县部分地。金天会八年(1130)复改曹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升曹州置,治济阴县(今

  • 邓公山

    又名银山或银峰山。在今江西德兴市东。《舆地纪胜》卷23饶州:邓公山“本名银山,因邓远为场,改今名”。《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银山“在德兴县东三里。一名邓公山。山出银,唐总章初置场。至宋天圣间,山穴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