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山城
即高句丽纥升骨城。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北十七里五女山上,俗名五女山城。城略呈长方形,依山而建。出土高句丽及辽、金时代之兵器、陶器碎片等物。
即高句丽纥升骨城。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北十七里五女山上,俗名五女山城。城略呈长方形,依山而建。出土高句丽及辽、金时代之兵器、陶器碎片等物。
唐、五代方镇名。本湖南观察使,中和三年 (883) 升为钦化军。光启元年 (885) 改武安军,治所在潭州 (今湖南长沙市)。领潭、衡、郴、连、道、永、邵等州。辖境相当今湖南大部、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
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北。元属田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属田州府,成化三年(1467)徙废。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北。属邕州。明成化三年(1467年)废
明洪武初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韶州府(今广东韶关市)。寻改为韶州守御千户所。
(臺) 即曹操于邺城所筑 “三台” 之一“金虎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西北隅。后赵石虎时因避讳改名 “金凤”。
元置。 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南。属管番民总管。后废。
元至正十九年 (1359)朱元璋改诸暨州置,属绍兴路。治所即今浙江诸暨市。至正二十六年(1366) 改名诸暨县。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改诸暨州置,即今浙江省诸暨市。属绍兴路。辖境即今浙江省诸
即自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行,过秦岭,沿丹水,至今河南西峡县之道路。沿途设驿站。《新唐书·地理志》: 商州 “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回山取途,人不病涉,谓之偏路,行旅便之”。《舆程
即甫田泽。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及郑州市东。《诗经·小雅》:“东有甫草。”即此。即“圃田泽”。
在今安徽歙县南,为大连岭主峰之一,南接浙江淳安县界。《方舆纪要》卷28歙县:方吴岭“在县南九十里,高二十余仞,有小岭七十二。自府境往严州遂安县,此为捷径”。
即今山东五莲县驻地洪凝镇。明嘉清《青州府志》卷11:红宁沟“在(日照)县西北一百里,通安丘小径,盗贼出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