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河县

五河县

南宋咸淳七年(1271)置,为淮安军治。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南旧县湾。《方舆纪要》卷21五河县:“以五水交流而名。”元属泗州。明属凤阳府,永乐元年(1403)城圯于水,移治故县西北。嘉靖二十五年(1546)迁治今五河县。清雍正二年(1724)属泗州。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属蚌埠市。面积1580平方千米。人口70.3万。辖13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金亡,为招抚来归民众,于泗州五河口置隘口屯田。咸淳七年(1271年)置淮安军五河县,治今旧县湾,以淮、浍、沱、漴、潼五河汇流为名。元废淮安军,以县属泗州。明属凤阳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迁县治于今城关镇。清属泗州。1914年属淮泗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1952年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属蚌埠专区,1961年复属宿县专区。1983年属蚌埠市。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淮北平原,仅东南部淮河以南和东北部天井湖以东地区有少部分丘陵。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大豆、稻、棉花为主,并产高粱、玉米、花生、芝麻、烟叶。为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矿产资源有金、铁、钾长石、蛇纹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工业有农机、化肥、酿酒、黄金冶炼等厂。泗浦公路纵贯县境东部,五固、五怀等多条公路经过县城。淮河客运班轮上通蚌埠,下达柳巷。


猜你喜欢

  • 亳姑

    即蒲姑。又作薄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十五里 (寨郝镇北七里)。《书序》: “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甍,成王葬于毕。告周公,作亳姑。” 又说:“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 亳姑即蒲姑,即齐太公所封

  • 庆湖

    即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四里。即“鉴湖(1)”。

  • 莱芜谷

    即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三十里。即“狼虎谷”。

  • 槎陂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新唐书·地理志》武陵县: “东北三十五里有槎陂,亦 (崔) 嗣业所修以溉田,后废。大历五年,刺史韦夏卿复治槎陂,溉田千余顷。十三年以堰坏遂废。”

  • 敛盂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晋侯、齐侯盟于敛盂”。杜注: “卫地。”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晋侯、齐侯盟

  • 和林

    哈剌和林的简称。突厥语 “黑砾石” 之意。为蒙古国国都。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元史·地理志》 载: “和宁路始名和林,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为名城。” 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十五年 (1220

  • 重馆

    春秋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南。《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前629),“取济西田,分曹地也。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即此。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前629年):“取济西田,分

  • 下皮林铺

    即今贵州从江县东北下皮林。《明史·陈璘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之役, 陈璘“遂移师讨皮林。皮林在湖、贵交,与九股苗相接”。

  • 和义县

    亦作义和县。隋大业十二年 (616) 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威远县东北。《元和志》 卷33和义县: “以招和夷僚,故以和义为名。” 唐武德元年 (618) 改属泸州。贞观八年 (634) 改属荣州

  • 方城砦

    在今四川开江县北。《清一统志·绥定府一》:方城砦“在新宁县北三十里。四方璧立如城。明正德中,居民避寇于此,得免者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