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龙山

五龙山

①在今山西长治县东北。《寰宇记》卷45上党县:“五龙山在县(今长治市)东南二十里。《十六国春秋》云,上党五龙山,慕容永时有五龙见于此山上,因置五龙祠以祭五方神。”故名。

②在今浙江嵊县西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五龙山“在嵊县西北四十里。岩壑奇胜……产茶”。

③在今福建泰宁县北。《方舆纪要》卷98泰宁县:“五龙山在县北十五里,连邵武县之道峰山。”

④在今山东莱阳市南二十里。《寰宇记》卷20莱阳县:五龙山“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穿入于南海,俗以五龙为名”。

⑤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北八十里。《隋书·地理志》:永兴县“有五龙山”。《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五龙山“《晏公类要》云:山有五岭,状如龙”。

⑥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寰宇记》卷147远安县:五龙山“《郡国志》云:山有五峰若龙状,因以名之”。《清一统志·宜昌府》:五龙山“在东湖县西南十五里大江之西。五峰连峙,蜿蜒如龙”。

⑦在今贵州黎平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五龙山“在府城中。高不逾数仞,广十余里, 山势盘纡,连绵相属。有二涧夹之, 皆西北流。中央曰黄龙山,府治其上。南曰赤龙山,北曰元龙山,皆以方名。府城南北跨二山之巅,其旁二山仅培��耳”。

⑧在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东北晋城镇南。《方舆纪要》卷114晋宁州:五龙山“在州(治今晋城镇)南五里。上有五龙泉,一名小石屏山”。

⑨在今陕西横山县东。《清史稿·地理志》榆林府怀远县:东有“五龙山”。即此。

⑩在今陕西延安市北十里。《汉书·郊祀志》:宣帝神爵元年(61),“立五龙山仙人祠”于肤施。即此。

(11)在今陕西府谷县东一里。《方舆纪要》卷57府谷县:五龙山“有五峰突起,如伏虎然。一名五虎山”。


(1)古山名。在今山东省莱阳市东南。《太平寰宇记》:五龙山,“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穿入南海,俗以五龙为名”,即此。 (2)即“雾灵山”。


猜你喜欢

  • 贾岭集

    即今河南项城市南七十四里贾岭镇。清宣统 《项城县志》 卷1: 县南有贾岭集。

  • 和林等处行中书省

    元大德十一年 (1307) 改和林等处元帅府置,治所在和林 (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辖境相当今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及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疆乌伦古河以北地区。皇

  • 十里店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古黄河南岸。唐、宋为河阴县地。北宋熙、丰年间因汴河口屡遭泥沙淤塞,岁岁开闭,所费不赀。遂于元丰二年(1079)开凿清汴工程, 自洛口开渠引水,经广武山北滩地至河阴十里店,注入汴河。在今

  • 蓼山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新唐书·地理志》:胡阳县 “有蓼山”。《方舆纪要》 卷51唐县 “唐子山”条下: “蓼山在县南九十里。县本古蓼国地,山因以名。”

  • 洛浦山

    在今湖南保靖县西。唐置洛浦县以此名。

  • 桐门

    春秋宋国都城北门。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左传》: 襄公十年 (前563) 六月,楚、郑 “围宋,门于桐门”。春秋宋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北门。《左传》襄公十年(前563年):楚、郑围宋,“门于桐门”

  • 虎渡桥

    又名江东桥。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相传初建时,桥基屡建不稳,偶见有虎负子渡江,乃就该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桥基遂固。故又名虎渡桥。《清一统志·漳州府》: 虎渡桥 “在龙溪县东四十里,

  • 河池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属庆远卫。治所在河池县 (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永乐六年 (1408) 移今宜山县西北德胜镇。后废。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旧河池

  • 陕南县

    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赤南县置,治青鹤观 (今陕西镇巴县南青鹤观)。后迁盐场坝 (今镇巴县南盐场坝)。1935年3月废。旧县名。川陕革命根据地设。1934年初由赤南县改名。1935年红军北上

  • 始成县

    南朝宋元嘉九年 (432) 置,属新会郡。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南朝梁、陈间改熙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