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京兆郡

京兆郡

①三国魏改京兆尹置,为雍州治。治所在长安县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华县以西及三原、泾阳、高陵三县地。晋建兴后,历为刘聪、石勒、苻健、姚苌、赫连勃勃所据。北魏徙治霸城县 (今西安市东北新筑镇附近),属雍州。北周明帝二年 (558) 复治长安县,改为京兆尹。隋开皇三年 (583) 改置雍州。大业三年 (607) 废雍州为京兆郡,治所在大兴城(今西安市)。辖境北面扩大至宜君县。唐武德元年(618) 又改为雍州,天授元年 (690) 复为京兆郡,寻复为雍州。

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属雍州。寄治襄阳 (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南齐时治邓县 (今襄阳县西北邓城)。


(1)三国魏改京兆尹置,治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属雍州。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咸阳市以东、三原与高陵以南、华县以西及秦岭和商洛、丹凤、商南等市县以北。西晋东南辖境缩小,仅止秦岭山地。北魏移治霸城县(今西安市东北)。西魏仍治长安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治长安、大兴二县(今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和华山以北,乾县与周至县以东,淳化、宜君二县及渭河下游以南地区。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雍州。(2)东晋孝武帝时侨置,治邓县(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西北)。南朝梁废。


猜你喜欢

  • 利未亚州

    亦作亚非利加州。即今非州。为地球七大州之一。《明史·外国传七·意大里亚》:“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州。……第三曰利未亚州, 亦百余国。”

  • 塌河关

    在今河南邓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51邓州 “千金镇” 条下: “又有塌河关,在州南。今废。”

  • 长沙沟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长沙沟在“县东二十五里。西接运河,东入广洋湖”。

  • ①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内黄县北。《春秋》: 襄公十九年 (前554),“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杜注:“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②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春秋》: 庄公十三年 (前681)

  • 乌达谷

    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东北石拐沟附近。清乾隆十九年(1754)于此设乌达卡伦,为大青山十一卡伦之一。光绪《山西通志》卷39:五当沟与乾隆中所设乌达卡伦并是一地,入沟五十里为卡伦,又四十里为广觉寺(即五当召)

  • 梅洞砦

    北宋政和五年(1115) 置,属长宁军。在今四川长宁县东南梅硐镇。元废。明于旧址置梅洞堡。

  • 武黎县

    北宋景祐二年 (1035) 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元废。

  • 高乐县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三十里董村乡。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南皮县东南董村。属勃海郡。东汉省。

  • 安稳砦

    北宋置,属南川县。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四十里安稳镇。明于此置安稳马驿。

  • 鹿港

    即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镇。原名鹿仔港,日本占领期间于1897年改名鹿港。清有县丞驻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鹿港镇。在台湾省彰化县鹿港溪口北岸。旧名鹿仔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改名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