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什刹海

什刹海

在今北京市内。前海、后海、西海的总称。最初是积水潭的一部分,元代南方运来漕粮直接停泊于此。明初扩建京城,上游淤塞,湖水面缩小,呈三个相连的小水面,即前海、后海、西海,俗称后三海。《清一统志·顺天府二》:积水潭“自明初改筑京城,与运河截而二,积土日高,舟楫不至,是潭之宽广,已非旧观。故今指近德胜桥者为积水潭,稍东南者为什刹海,又东南者为莲花泡子,其始实皆从积水潭引导成池也”。


在北京市西城区北海以北。元代原是一条自西北斜向东南的宽长水面,与通惠河相通。明初上游淤废,水面缩小,形成3个相连的水面,俗称后三海(西海、后海和前海)。总面积34公顷,以后海最大。明清时另称前、后海为十刹海。因后海北有明万历年间建十座庙宇得名。现通称什刹海。湖边曾修许多亭台楼阁。1949年后多次疏浚,辟为公园。


猜你喜欢

  • 牙勃罗尼

    亦作牙不力、亚布洛尼。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亚布力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东清铁路有牙勃罗尼站。

  • 凯里

    即今贵州凯里县。明嘉靖七年 (1528) 置凯里安抚司。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裁。四十五年(1706) 地入清平县。雍正十年 (1732) 设清平县丞驻此,又设凯里营。咸丰时,张秀眉苗民义军据

  • 仓山

    在今山东莱阳市东五十里。元于钦《齐乘》卷1:莱阳县“有仓山、林寺、福阜三山”。《明一统志》卷25登州府:仓山“山旧产铁”。

  • 裴克图河

    亦名费克图河。即今黑龙江省宾县西与阿城市分界之蜚克图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费克图河 “在阿勒楚喀城东界。源出扎松阿山,西北流至城东北八十里入混同江”。

  • 湄沱湖

    即今兴凯湖。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中俄边境。《新唐书·渤海传》: “俗所贵者……湄沱湖之鲫。” 近人金毓黻 《渤海国志长编 · 地理考》:渤海“东平府之沱州应在兴凯湖西岸,安远府之湄州应在兴凯湖东岸,

  • 范夫人城

    在今蒙古国南戈壁省古尔班赛汗山西部哈尔戛音达坂北。《汉书· 匈奴传》: 征和三年(前90) 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与匈奴战于夫羊句山峡,“汉军乘胜追北,至范夫人城”。应劭注谓“本汉将筑此城,将亡,其妻

  • 河内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野王县置,为怀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沁阳市。大业三年 (607) 为河内郡治。唐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为怀庆府治。1913年改为沁阳县。古旧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

  • 珍珠桥

    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北京东路珍珠河上。始建于三国东吴。《明一统志》 卷6南京: 珍珠桥 “在洪武门大街”。1931年 “九 · 一八” 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 陇跨箐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北,与黔西县接界。《清一统志·大定府》:陇跨箐“又东有木泥箐,皆深阻盘回,苗人恃为窟穴”。

  • 东郡

    战国秦王政五年(前242)置,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十六里故县村)。西汉辖境相当今山东东阿、梁山以西, 山东郓城、河南范县以北,山东茌平、莘县、河南南乐、清丰、濮阳以南地。东汉以后辖境缩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