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周时东夷国。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七十里。《春秋》:僖公二十九年(前631),“介葛卢来”。《左传》称“介葛卢来朝”,能通牛语。
春秋东夷小国,后入齐。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里岔村。《春秋》僖公二十九年(前631年):“介葛卢来。”
周时东夷国。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七十里。《春秋》:僖公二十九年(前631),“介葛卢来”。《左传》称“介葛卢来朝”,能通牛语。
春秋东夷小国,后入齐。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里岔村。《春秋》僖公二十九年(前631年):“介葛卢来。”
唐置,属羁縻棠州治。治所在今老挝甘蒙省东北甘结。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老挝甘蒙省甘吉。属安南都护府棠州。《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边州入四夷道》:“自驩州西南三日行,度雾温岭,又二日至棠州日落县。”
南朝宋泰始六年(470)置, 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泰豫元年(472)废。古县名。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年)置,治今广东省连州市西北。属始兴郡。泰豫元年(472年)废。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旱土场。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江北厅:土沱铺“在厅东七十五里”。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通武川大道。自古为河套东北地区通往阴山以北的交通要道。北魏末年,破六韩拔陵曾扼守于此,屡破魏军。《水经·河水注》:“芒干水(按:即今大黑河)又西南径白道南谷口,有城在右,萦带长城
在今湖南长沙市南妙高峰下。 宋张栻建城南书院于此。
元名益图,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燕王朱棣获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于此; 永乐八年 (1410) 朱棣北征又过此地,命臣僚致祭山川,更名其
北魏置,属东恒农郡。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西北。北周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北。属东恒农郡。北周废。
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二十里。《清一统志·德安府》: 宝林寺 “前临大河,基周数里。后有松、栗二坪,木皆参天。宋、元皆有碑碣。明洪武间赐名正觉寺”。
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清一统志 ·绛州》: 胡村堡 “在垣曲县 (治古城镇) 东十里。……明嘉靖中筑”。
①又名嵯峨寨。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南。《寰宇记》 卷125太湖县: “嵯峨山在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嵯峨山 “在太湖县南……《县志》: 在县南四十里。嶙峋多石”。②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