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河
即伊列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之伊犁河。《新唐书·突厥传下》:显庆初,苏定方等讨阿史那贺鲁,“定方兵纵破其牙,俘数万人,获鼓纛器械,贺鲁跳度伊丽水。(萧)嗣业次千泉,(阿史那)弥射至伊丽,处月、处蜜诸部皆下”。
即伊列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之伊犁河。《新唐书·突厥传下》:显庆初,苏定方等讨阿史那贺鲁,“定方兵纵破其牙,俘数万人,获鼓纛器械,贺鲁跳度伊丽水。(萧)嗣业次千泉,(阿史那)弥射至伊丽,处月、处蜜诸部皆下”。
在今山西寿阳县北。《方舆纪要》卷40寿阳县:“双凤山在县北三十里,两峰状若伏凤,山之东有剩水泉。”
元至正二十年 (1360) 朱元璋改宁越府置,为中书分省治。治所在金华县 (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浦江诸市县。至正二十六年 (1366) 后属浙江行省。清属浙江省。1912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置,治所在宁化县(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八十八里宁化乡)。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为宁化州。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治宁化县(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宁化)。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宁
即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八屋镇。《清史稿·地理志》怀德县:旧设铺司“西八屋,西南朝阳坡,皆入奉化。……由县西北小边经八屋至边壕赴辽源”。
在今陕西志丹县东。《方舆纪要》卷57保安县:艾蒿岭“在县东六十里。即子午岭之异名也。绵亘于延、庆两郡间,几数百里云”。
即今吉林九台市西南放牛沟镇。清光绪《吉林通志》 卷15吉林府: 西 “一百八十里放牛沟屯”。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六十里。《清一统志· 曲靖府》: 果马山 “在寻甸州西六十里。下有泉流,为果马溪。其派别入昆明县,注滇池,一名龙巨江”。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四十二里易隆。明为木密所驻地。原名洟笼,彝语 “洟” 为水,“笼” 为城,意即水城。
①三国魏文帝置,为义阳郡治。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后废。西晋初复置,属义阳郡。后废。南朝宋孝建三年(456)复置。南齐属北义阳郡。北魏正始元年(504)属义阳郡。隋开皇初废。②南朝梁普通六年(525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北八里乡。清雍正九年(1731)于此置八里坌巡司。同治《淡水厅志》卷2:八里坌山“山凡八面,故名”。八里坌因山为名。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八里乡。本台湾土著番社。台湾北部开拓之初,此地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