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鲁山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之别利措瓦山。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9:伊噜山在“三姓界,距吉林城东北一千六百九十里”。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之别利措瓦山。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9:伊噜山在“三姓界,距吉林城东北一千六百九十里”。
在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2永兴县“龙耳山”条下:土富山“《志》云,山旧有银井,凿之益深,因名”。《清一统志·郴州一》谓在县东南三十里。
一名金门港、金牌门。明嘉靖间置,以备倭,属闽县。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琅岐岛上。清康熙时修葺并建炮台,与对岸长门 (今属连江县) 皆为闽江口要塞。又称金门港、金牌门。明嘉靖年间置,以备抗倭。在今福建省福州
又名卧龙冈。在今北京市西北四十五里。《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912),“燕主(刘)守光遣其将单廷珪将精兵万人出战,与周德威遇于龙头冈”。在今北京市西北。《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
明洪武二十年(1387)改荻芦寨置,属连江县。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北茭。《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连江县:北茭镇在“县东北百十里,西北至罗源县八十里。本名荻芦镇,宋时水砦盖设于此。元为荻芦巡司。洪武二十年
北宋置,属奉国县。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老观镇。《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奉国县 “熙宁八年徙治重锦镇”。
西汉初置侯国,后改县。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任县西南二十七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汉高帝封毛释之为“张节侯”。东汉废。古县名。西汉地节二年(前68年)封赵顷王子刘嵩为张侯,后改为县,治今河北省
北宋置,属长汀县。即今福建连城县南莒溪镇。《元丰九域志》 卷9及 《宋史·地理志》 汀州长汀县皆载有莒溪铁务。
即今浙江泰顺县东南五十里三魁镇。《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三魁镇“在县南三魁山。洪武初置洋望巡司,属平阳县。二十四年改置三魁巡司,景泰三年改今属”。在浙江省泰顺县南部。面积64.8平方千米。人口2万。
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江埠乡。清同治《余干县志》卷3有汪家埠市。
①一名龙山。在今湖南湘潭县西南百里。《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隐山 “山顶有龙湫,山下有池,世传龙神所居,故一名龙王山。唐开元中,有僧人,见茅庵老僧出,问难久之。明日,老僧火其庵遁去。留诗石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