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修仁县

修仁县

唐长庆元年 (821) 改建陵县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修仁镇西老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 广西卷: 修仁县以修仁山为名。北宋熙宁四年 (1071) 废。元丰元年 (1078) 复置,南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属平乐府,景泰初迁修仁镇南大榕,成化十五年 (1479) 迁今修仁镇。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撤销并入荔浦县。


古旧县名。唐长庆元年(821年)改建陵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西南修仁镇西北老城。属桂州。“以县有修仁乡”而名(《太平寰宇记》)。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省为镇,并入荔浦县。元丰元年(1078年)复置。南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先属桂林府。明景泰初徙治霸寨村,今修仁镇南二里。成化十五年(1479年)徙治五福岭,即今修仁镇。属平乐府。清因袭。1952年并入鹿寨、荔浦、象县三县。


猜你喜欢

  • 喜鲁林

    亦作喜楼里。明为乞勒尼卫治。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喜鲁林”。

  • 亦名琐。春秋卫邑。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春秋》:定公七年(前503),“齐侯、卫侯盟于沙”。杜注:“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亭。”即此。古邑名。又作琐、沙鹿。春秋卫邑。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春秋》定公七年

  • 伏虎寺

    古名龙神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距报国寺二里,为峨眉山著名寺院之一。清嘉庆《四川通志》卷41峨眉县:伏虎寺“在大峨山。寺后鞠家漕,有新开寺。右静室名龙凤庵,一名萝峰庵;左静室名飞龙庵,在玉女峰

  • 草屯镇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北草屯镇。旧名草鞋墩。日本占领期间设草屯庄,后改草屯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草屯镇。在台湾省南投县西北端,北接台中县。面积104.4平方千米。人口约9万。清代名北投堡,属台湾县。

  • 合川县

    ①北周武成二年(560)置,为西疆郡治。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西北白龙江北岸。《元和志》卷39合川县:“有三谷水, 至县东合流, 因以为名。”隋开皇三年(583)罢郡,县属叠州。唐武德三年(620)移治交

  • 京西北路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分京西路北部地置,治所在河南府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温县及郑州市以南,信阳、息县、淮滨等市县以北,渑池、洛宁及伏牛山、桐柏山以东,新郑、淮阳、沈丘及安徽太

  • 京通铁路

    又称平通铁路。即关内外铁路通州支线。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修筑,从北京东便门至通州 (今通县)。全长22.8公里。从北京市昌平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全长805千米。1972—1977年建,198

  • 绣墩山

    在今四川巫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69大宁县: 绣墩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形如墩,顶平旁峻,惟一径可通。昔人尝避兵其上”。据光绪 《大宁县志》 卷1载: 县北徐家坝亦有绣墩山,“上有石城曰绣墩城,

  • 石碣谷

    在今山西朔州市南。《宋史·杨业传》:北宋雍熙三年(986),杨业谓潘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

  • 虹县

    ①东汉改��县置, 属沛国。 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西五十二里东刘集镇附近。东晋废。②唐武德四年 (621) 析夏丘县置,为仁州治。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仁和集乡。贞观八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