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不罗
明代西藏羊卓雍的译称。元代分封乌思藏十三万户,以乌思 (前藏)、藏 (后藏) 之间的羊卓雍为一万户。明洪武二年 (1369) 曾沿元制于乌思藏置十三万户,十八年 (1385) 设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乌思藏都指挥使司。其地当今羊卓雍湖西部地区。治所在今浪卡子县境。
明代西藏羊卓雍的译称。元代分封乌思藏十三万户,以乌思 (前藏)、藏 (后藏) 之间的羊卓雍为一万户。明洪武二年 (1369) 曾沿元制于乌思藏置十三万户,十八年 (1385) 设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乌思藏都指挥使司。其地当今羊卓雍湖西部地区。治所在今浪卡子县境。
在今陕西彬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4邠州:白土川“在州西南九里,东北流经白土原及东阳原之西,又东北注于泾水。或谓之漆水”。
①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寰宇记》卷56武安县:“三门山,县西北八十里。山有三足,峻峙如门。”②在今浙江象山县南三门湾中。《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三门山“在县东二百五十里海中。海舟出入必经之所,今设兵
即永新江。源出今江西永新县西北,南流经永新县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永新县:永新江“在县南。源出禾山,亦曰禾江。东流合琴亭、胜业诸水,至县东,又东会群川入泰和县界,会牛吼江入赣江”。在江西省中西部
一名新寺。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四十里。民国许公武 《青海志略》 第七章: 福海寺 “为察罕诺门汗所建,喇嘛约百余人,无定额,不给衣单口粮。绕寺而居者皆番民,约三百余户”。
西汉置,属河间国。治所在今河北阜城县南二十七里。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移治今阜城县东北,属德州。大业初属平原郡。唐属景州。五代周显德中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阜城县南。属河间国。西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大桥山“在番禺县西北十八里。形如象鼻,下临大涧”。
即今广西那坡县南之百都河(那孟河)。《清一统志·镇安府》:末山水“在小镇安南三十里。源出末山,南流与劳水合,入越南界”。
一作郪丘。战国魏地。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新郪”。即此。西汉改为新郪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安徽省太和县北。《战国策·魏策一》:
即诺柞州。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西北通天河南。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乌哈那哈地方白利族,距玉树族四百余里。”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