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偏关县

偏关县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偏关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西北部、黄河东岸、长城南侧,邻接内蒙古自治区。属忻州市。面积1685平方千米。人口11.1万。辖4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新关镇。因其地东仰西伏,如人首之偏隆,故称偏头关。五代迄宋曾置偏头砦。元大德三年(1299年)改为关。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筑关城于西原河坪,属镇西卫;成化十一年(1475年)置偏头关守御千户所,老营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偏关县,属宁武府。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兴县专区。1952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并入河曲县。1960年复为原制,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忻州市。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黄河、关河、县川河、杨家川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黍、糜、莜麦、玉米、马铃薯、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油页岩、铝土、钛、硫铁、石灰石、大理石、石英、明矾、黏土等。工业有煤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机械等。209国道、朔清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明长城、偏头关、文笔凌霄塔、隆岗寺等。


猜你喜欢

  • 鬲侯国

    东汉初改鬲县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德州市南。《后汉书· 朱祐传》: 建武十三年(37),“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永元十四年 (102) 改为县。永初七年 (113) 复为鬲侯国。三国魏

  • 梭磨长官司

    清康熙六十年 (1721) 置,属杂谷安抚司。治所即今四川马尔康县东梭磨乡。乾隆十四年 (1749) 升为宣抚司,四十年 (1775) 升为宣慰司。

  • 崇仁里

    十六国后赵置,在今河北邢台市。《资治通鉴》: 东晋太兴三年 (320),后赵石勒 “徙士族三百家置襄国崇仁里”。即此。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十六国时期,石勒为安置士族之家而置。

  • 北魏镇

    又作北魏村、北位。即今河北大城县西南四十里北位乡。清属河间县, 于此设北魏村巡司。

  • 祁连设治局

    1939年析亹源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八宝寺(今青海祁连县)。以祁连山而得名。1951年改为祁连区人民行政委员会。1952年设立祁连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改为祁连县。1939年由亹源县析置,治

  • 菊花山

    在今广东花都市东北花城东北三里。山石天然结构成菊花形,故名。清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花县图: 花城东北有菊花山。

  • 龙额县

    亦作龙赖县。唐贞观十二年(638)置,属笼州。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东北。唐末废。古县名。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东北。属笼州。唐末后废。

  • 丁谷山

    在今新疆库车县城西南五十里库木吐喇村北。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2载:“丁谷山有石室五所,高丈余,深二丈许。就壁凿佛像数十铺,璎珞香花,丹青斑驳。”此即库木吐喇石窟,亦称库木吐喇千佛洞。

  • 冶炉城

    即今河南西平县西南酒店冶铁炉遗址。《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李愬讨淮西吴元济,“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下冶炉城”。胡三省注:“《九域志》曰:蔡州冶炉城,韩国铸剑之地,时当在古平界。按《新书》

  • 卢山都督府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以铁勒思结部置,属燕然都护府。治所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南。总章二年(669)属安北都护府。后废。唐羁縻都督府。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铁勒思结部置,约在今蒙古国杭爱山南,推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