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城镇
即今河北涉县北偏城。1939—1949年晋冀鲁豫边区置偏城县治此。
在河北省涉县北部。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偏城,人口1980。原村周边墙坚固若城,又处偏僻,故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设镇。地处深山。县重点林区。盛产核桃、柿子。有采矿业及修造、食品加工等厂。1940—1944年偏城县抗日政府驻此。公路通县城。
即今河北涉县北偏城。1939—1949年晋冀鲁豫边区置偏城县治此。
在河北省涉县北部。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偏城,人口1980。原村周边墙坚固若城,又处偏僻,故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设镇。地处深山。县重点林区。盛产核桃、柿子。有采矿业及修造、食品加工等厂。1940—1944年偏城县抗日政府驻此。公路通县城。
即今湖南宁乡县西南六十里双凫铺镇。清嘉庆《宁乡县志》卷3有双凫铺。
明永乐十二年(1414)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吉林延吉朝鲜族自治州布尔哈通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布尔哈通河流域。隶奴儿干都司。后废。
即今四川通江县北空山乡。清道光 《通江县志》 卷2: “南山里十甲,由县东蒌峪溪至空山坝。”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粉碎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取得极大胜利,史称 “空山战役”。
亦名德星石。在今江西星子县南五里。《水经·庐江水注》: “湖中有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因以名焉。”《舆地广记》 卷24南康军星子县: 落星石 “昔有星坠水化为石,县镇盖因
又名四台。在今新疆巴楚县西南色力布亚镇附近。清道光《新疆识略》卷3叶尔羌:阿朗格尔台“八十里至阿克萨克玛喇尔台”。
即武平卫。在今安徽亳州市城内。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建,后废。
即锦官城。在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 (锦江)南岸。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锦官城 “锦江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人用作成都之别称。唐卢照邻 《文翁讲堂》诗: “锦里淹中
即今江西修水县西北溪口水东岸大石口。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西北有大石口汛。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下冻州:八峰山在“州(治今下冻镇)西二里。八峰并耸”。
即今河南滦川县东五十三里合峪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七年 (1857) 九月,“其大股数百,由嵩县孙家店抢掠,窜至嵩、卢交界之黑峪、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