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水铺
即今贵州遵义县(南白镇)北八里水镇。清道光《遵义府志》卷6遵义县:八里水在“城南三十里”。
即今贵州遵义县(南白镇)北八里水镇。清道光《遵义府志》卷6遵义县:八里水在“城南三十里”。
南朝梁改怀安县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南一百里思怀。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南尹州。贞观八年(634)属贵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古县名。南朝梁以怀安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
①一名鹫峰山。在今福建福清市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27福清县:鹫峰山“在县北隅,县治主山也。五代汉乾祐三年,有异禽来集,五色炳焕,或以为灵鹫也,故名”。②在今江西广丰县东。《舆地纪胜》卷21信州:灵
①古道路名。东汉筑,为飞狐口谷道之延长线。在今河北蔚县县东至山西大同间。《后汉书·王霸传》:建武十三年(37),“诏霸将絁刑徒六千余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 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即此
清宣统二年 (1910) 改呢玛厅置,属吉林省。治所在呢玛河口 (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虎头镇)。以七虎林河得名。1913年改为虎林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呢玛厅改名,治今黑龙江省虎林市。1913
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五十里貌仪村。《明史·地理志》 永安州: “北有群峰寨土巡检司,后迁州西北杜莫寨,又迁州北猫儿堡。”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西北。明万历中迁群峰土巡检司治此。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陕州。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寰宇记》 卷6: “取古桃林塞为名。” 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初属陕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灵宝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在今广东兴宁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03兴宁县: 和山 “在县东十里。高百许丈。状若旋螺。其阳有麻石岩,深高数丈,两峰环抱,一峰背耸周道,左达丹崖,右耸岩中,清冷如浸”。
即今山西应县东南约三十里大石口村。宋代为应州东南往代州繁峙要道。《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潘美攻下契丹寰、朔、云、应等州,与杨业以兵护四州民内徙,契丹复陷寰州,杨业欲“领兵出大石路”
金置,治所在平凉县(今甘肃平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平凉、华亭、崇信及宁夏泾源县地。元属巩昌路。明洪武初属陕西布政使司。辖境扩大,东至甘肃泾川、镇原,西至庄浪、静宁,兼有宁夏同心县以南地。清属甘肃省。1
①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 一百里沙河场西。《方舆纪要》 卷68南江县: 诸葛寨在 “县西百里。高五十余丈,四壁峻拔,惟一面有鸟道可上。顶有泉,四时不竭。相传孔明曾驻兵于此,可容万人”。②在今四川城口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