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八面山

八面山

①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北,接桂东县界。《方舆纪要》卷82兴宁县:八面山“峭险壁立,延袤二百余里,登之可见郴、衡、吉、赣诸郡。又山中有上洞、中洞及雷家洞, 皆深险,素为贼窟。嘉靖末,‘瑶贼’黄积珠等据险肆掠,寻就擒。隆庆二年, ‘瑶贼’谢福通复猖獗于此,官军讨平之,因置堡戍于此”。

②在今湖南龙山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清一统志·永顺州》:八面山“横亘百里,接四川酉阳州界”。

③在今江西井冈山市(茨坪)西北、湘赣交界处。海拔1800余米。为井冈山最高哨口,是通往湖南酃县(今炎陵县)的要隘。为五大哨口之一。南通大井,东通上井,十分险要。1928年10月设哨。现哨口遗址保存完好。

④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方舆纪要》卷69黔江县:八面山在“县西二里。山分八面。上有池,周回百顷,四时不竭”。

⑤在今四川洪雅县南。明嘉靖《洪雅县志》卷1:八面山“在县南,与峨眉山对峙,广长数十里。山有八面,视之如一”。《方舆纪要》卷72洪雅县“九胜山”条下:“八面山在县南三十里。峰峦高峻,黛色参差,八面如一,因名。”


(1)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西北,湘、赣二省交界处。海拔1800多米。为井冈山最高哨口,气势雄伟,是通往湖南炎陵县的要隘,为五大哨口之一。山上有小路两条,南通大井,东通上井,哨口设在两路交叉地。通往山下有一陡峭小路,十分险要。1928年10月设哨,现哨口遗址保存完好。当年红军构筑的石块胸墙和土木工事清晰可见。 (2)在湖南省资兴、桂东两市县境。为罗霄山脉分支之一,由石英砂岩等多种岩石构成。东北—西南走向。北连万洋山,南接骑田岭,东邻诸广山。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同名主峰(2042米)在资兴市东。植被茂密,多灌木丛,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药材。山峭险壁立,延袤100千米。明嘉靖末,瑶人黄积珠等据险反抗官军。隆庆二年(1568年),瑶人谢福通起事于此。官军镇压后,置堡戍守。抗日战争时期为湘粤赣游击队活动中心之一。


猜你喜欢

  • 从江县

    1941年并永从、下江二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在丙妹镇(今贵州从江县)。在贵州省东南部、都柳江中游,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3244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7镇、11乡。县人民政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成立,首都瑞金(今江西瑞金市)。由毛泽东任主席。1933年1月, 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1934年10月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

  • 塔甸

    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清史稿·地理志》 长白府: “光绪三十三年,分临江县及吉林长白山北麓地,设治塔甸,置府。……府治居十八道、十九道沟间。唐灭高丽,用兵于此。”即今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长

  • 甲渠候官遗址

    俗称破城子。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四十八里,纳林、伊肯河之间的戈壁滩上。为汉代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候官衙。举世闻名的“居延汉简”大部出土于此。

  • 辰溪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辰阳县置,属辰州。治所即今湖南辰溪县。大业初属沅陵郡。唐属辰州。元属辰州路。明、清属辰州府。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西部、沅江中游。属怀化市。面积 19

  • (湧)金泉 在今山西夏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1夏县: 涌金泉在 “县西南十五里,西入安邑之黑龙潭。相传盐池得此水始凝结”。

  • 黄石城

    又名流沂垒、沂垒。在今湖北黄石市。《寰宇记》 卷112鄂州武昌县: 黄石城 “在州西北二百九十里。《江表传》 云: 刘勋败于彭泽,走入楚江…… 为孙权所破,遂奔曹公。即此城也”。又作流沂垒。在今湖北省

  • 罗星渡堡

    明置,属珙县。在今四川珙县南八十里罗渡苗族乡 (罗星渡)。《方舆纪要》 卷 70珙县: 罗星渡堡 “元至元中亦尝设罗星长官司于此。后废。洪武中设堡,并调叙南卫官军戍守”。清废。

  • 云门镇

    北宋置。属石照县。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里云门镇。在重庆合川市中部、嘉陵江左岸。面积75.4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云门,人口6250。以镇东有一山,高挺险峻,常有白云缭绕,如天然门户,故

  • 原公水

    亦名壶溪水、马跑泉。汾水支流。源出今山西汾阳县西北白彪山麓,沿山南注,至谷口转折而东,历城东北数十村,东南注于文湖。《水经·原公水注》: “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东过其县北,……又东入于汾。水注文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