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嵯山
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后汉书·袁尚传》:建安九年(204),曹操攻邺,袁尚救援,为操所败,“尚还走兰口”。注:“相州安阳县界有兰嵯山,与邺相近。盖兰山之口。”
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后汉书·袁尚传》:建安九年(204),曹操攻邺,袁尚救援,为操所败,“尚还走兰口”。注:“相州安阳县界有兰嵯山,与邺相近。盖兰山之口。”
即扶莱县。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旧唐书·地理志》 禺州:“扶桑,武德四年置。”桑为莱之误。
又作次对山。在今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南境,为大兴安岭南段。《隋书·北狄传》:“南室韦……土地卑湿, 至夏则移向西北贷勃、欠对二山,多草木,饶禽兽,又多蚊蚋,人皆巢居以避其患。”古山名。又作次对山。即今黑
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北。《晋书·苻登传》:东晋太元十八年 (393),苻登将窦冲叛登称秦王,“登攻之于野人堡”。即此。在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东晋太元十八年(393年)苻登将窦冲叛登,称秦王,登攻冲于野人堡
隋开皇六年 (586) 置,即今安徽怀远县西北河溜镇葛山寺。
元天历元年 (1328) 置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姚州 (今云南姚安县北十九里光禄镇)。辖境约当今云南姚安、大姚、永仁等县及四川攀枝花市金沙江以南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 废为府。元
①唐贞观八年 (634) 析龙标县置,治所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四十里卧龙岩。《元和志》 卷30郎溪县: “在郎溪之侧,因为名。” 天授二年 (691)属沅州,开元十三年 (725) 属巫州。大历五年(7
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北京东路珍珠河上。始建于三国东吴。《明一统志》 卷6南京: 珍珠桥 “在洪武门大街”。1931年 “九 · 一八” 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属永顺宣慰司。治所即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镇。清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为土州。属永顺宣慰司。清时废。
即今江西永丰县南孤江水南岸表湖。《清一统志·吉安府二》: 表湖市巡司 “在永丰县南二百余里。明置巡司,今因之”。
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十五里火花镇。《元史·赵匣剌传》: 蒙古中统四年 (1263),“宋刘雄飞以兵犯青居山旧府,匣剌与战于都尉坝,败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