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军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太平军置,治兴化县(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古邑)。八年(983)移治莆田县(今莆田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兴化路。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太平军置,治兴化县(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古邑),八年移治莆田县(今莆田市)。属两浙西南路,后属福建路。辖境相当今福建省莆田、仙游等市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兴化路。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太平军置,治兴化县(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古邑)。八年(983)移治莆田县(今莆田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兴化路。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太平军置,治兴化县(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古邑),八年移治莆田县(今莆田市)。属两浙西南路,后属福建路。辖境相当今福建省莆田、仙游等市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兴化路。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首义公园内。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建。为张之洞由湖广总督调任清军机大臣时,鄂军捐建之生祠。张之洞号抱冰。因以为名。
①在今四川青神县南岷江东岸。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2青神县:“县之名胜,在乎三岩。三岩者:上岩、中岩、下岩也。今惟称中岩焉。”俚谚云:“先有中岩,后有峨眉。”即言中岩名声早于峨眉。三岩间各相距数里
明南京奉天殿门。位于午门内,为奉天殿宫院的南门。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内明故宫遗址。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南。《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姥乌山 “在巢县西南五十里。尖峰峭出,北瞰焦湖。下有桃花岭,通无为州路。有泉曰小甘泉”。
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白莲镇。《方舆纪要》卷97将乐县“三华驿”条下:“又白莲马驿,在县西南六十里。宋为将安馆,元至治中,改为站。明初改为驿。”
在今广东龙门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增城县: 望云岭 “下有九淋水,虽天时晴霁,亦有云气覆其上”。
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东华池东北二里。隋仁寿二年(602)于此故城置华池县。
即今台湾省澎湖群岛最北之目斗屿。又名北屿。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目屿“山形如人眼然,故名”。
在今贵州贵定县北十里。《清一统志·贵阳府》:阳宝山“高可百余丈。树木森密,殿阁崔嵬,诸峰环向此山,称黔东之胜。山上产茶,山后为西华山”。
即五嶆。今云南丘北县西北关寨。民国属广西县,有县佐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