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噶江
即狼楚河。今西藏西部象泉河。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冈噶江“源出冈底斯山东南,山在番地极西阿哩之达克喇城东北……东南有朗卜切喀巴普山,山形似蹲象,故名。其山北麓有泉,出汇为池,西北流,有一水自北来会。又西北,有公生池水东北来会……其水流汇为池……又西出为浪噶池,池南北百七十里,东西百里。又西出,折南曰狼出河(狼楚河)……狼出河既会玛楚河,曰冈噶江。江水又东南,出阿哩界,径玛木巴作大朗部落,至厄讷特克国,入南海”。
即狼楚河。今西藏西部象泉河。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冈噶江“源出冈底斯山东南,山在番地极西阿哩之达克喇城东北……东南有朗卜切喀巴普山,山形似蹲象,故名。其山北麓有泉,出汇为池,西北流,有一水自北来会。又西北,有公生池水东北来会……其水流汇为池……又西出为浪噶池,池南北百七十里,东西百里。又西出,折南曰狼出河(狼楚河)……狼出河既会玛楚河,曰冈噶江。江水又东南,出阿哩界,径玛木巴作大朗部落,至厄讷特克国,入南海”。
唐置,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建安城 (今辽宁盖州市东北十五里青石岭)。后废。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金川镇。民国 《渭源县志》 卷2: 官堡镇 “在县南七十里。街冲洞达,闾阎且千,人民繁庶,商业发达,文化亦最进步,为渭源之胜区”。1944年会川县治此。1958年撤县入渭源县。镇东4
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北旧县城西北隅。俗称武功塔。《清一统志·乾州》:报本寺“在武功县(旧治)西北一里。《长安志》:亦为神尧宅。大中二年改为寺”。塔亦为唐宋时建筑。1987年加固塔基时,发现地宫,出土了金棺
东晋义熙中置,属永平郡。治所在今广西藤县东北浔江南、北流江东岸。南齐为永平郡治。梁又为石州治。隋开皇十年(590)改为永平县。古县名。东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东。属永平郡。南朝齐、梁、陈为永平郡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百里礼水东岸。明、清时浮龙巡司驻此。
隋大业三年(607)改昭越县置,属淮安郡。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昭越县置,治今河南市泌阳县东北。属淮安郡。不久废入比阳县。
唐永昌元年(689)改河南县置,为洛州治。治所在神都毓德坊(今河南洛阳市)。神龙元年(705)复名河南县。二年(706)又改名合宫县。唐隆元年(710)复名河南县。古县名。唐永昌元年(689年)改河南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二十里汲城村。《史记·秦本纪》: 庄襄王三年(前247),“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又,《秦始皇本纪》:七年(前240),“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古邑名。战国魏邑
西魏置,为新州治。治所在昌城县 (今四川三台县)。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二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置,治昌城县(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三台县及其附近一带。后属北周。隋开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永宁县置,属永宁州。治所即今四川古蔺县。以古蔺州为名。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南部,与贵州省接壤。属泸州市。面积 3181.4 平方千米。人口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