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桃山
在今江西全南县西南,与广东接界。《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冬桃山“在县西南二百里。上多桃树,经冬始熟。下有溪流名桃川。冬桃隘在其上,东通和平,西通始兴,据险当关,可制三面。今有官兵更番戍守”。
在今江西全南县西南,与广东接界。《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冬桃山“在县西南二百里。上多桃树,经冬始熟。下有溪流名桃川。冬桃隘在其上,东通和平,西通始兴,据险当关,可制三面。今有官兵更番戍守”。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长江岸。以江岸有元末摩岩石刻大佛而名。为往来木舟停泊处。
明置水驿,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177万州: “州东四十里有周溪。” 《方舆纪要》 卷69万县 “集贤驿” 条引 《舆程记》: “(集贤驿) 又六十里即周溪驿。”
清顺治十年(1653)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旧街镇。五年移治新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十五年移治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
一名博陵。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北肖王庄乡西南王菜瓜村西二里。《战国策·齐一》: 张仪说齐王曰,“悉赵涉河关,指博关”。又,同书 《赵策二》: 苏秦曰,“赵涉河漳博关”,皆指此。
从陕西咸阳向北经三原、富平、耀县至同官 (今铜川)。全长138.4公里。为陇海铁路支线。1939年动工兴建,1941年建成。
元元贞元年(1295)升攸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攸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攸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攸县置,治今湖南省攸县。属潭州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攸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
北宋置,属衡阳县。即今湖南衡阳县。1952年衡阳县迁治于此。(1)在上海市奉贤区西北部,北濒黄浦江。面积24.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萧塘,人口 2100。以境内渡口为名。相传秦始皇东游
旧名报恩寺。在今广东雷州市旧城西关外。《舆地纪胜》卷118雷州:寇莱公庙“在敬德门外报恩寺西”。《清一统志·雷州府》:天安寺“在海康县西关外。唐大历五年建。旧名报恩。宋苏轼书‘万山第一’四字于门。李纲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峡州:“本治下牢戍。”即此。
①隋为防御突厥所筑。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隋书·长孙晟传》:开皇十九年(599),“染干因晟奏雍闾作反具欲打大同城,诏发六总管分道出塞讨之”。唐曰永济栅,亦曰永清栅。《元和志》卷4:“乾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