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岭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冷水岭“在上饶县南三十里。崖石突起,下瞰溪流,丁溪水南流至是触石汇为潭,极清洌。路通福建崇安县之高洲岑阳关”。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冷水岭“在上饶县南三十里。崖石突起,下瞰溪流,丁溪水南流至是触石汇为潭,极清洌。路通福建崇安县之高洲岑阳关”。
即今甘肃省西部陶勒河、北大河。《汉书·地理志》 禄福县: “呼蚕水出南羌中,东北至会水入羌谷。”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方舆纪要》 卷40偏关县: 韩家坪堡 “在偏关东二十里。隆庆二年置,万历十四年增修,周一里有奇”。
①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汛潭县置,属洮州。治所即今甘肃临潭县。大业三年 (607) 属临洮郡。唐属洮州,贞观五年 (631) 移治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河南岸。八年移洮州理于此。广德元年 (763)后
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北陀镇。《清一统志·平乐府二》:北陀营“在昭平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北陀山前。明万历二十八年,总督戴辉筑城,设抚夷同知于此。天启初革。其两旁有镇夷左右二营。本朝设兵戍守”。在今广西壮族自
清置,属上驷院。驻地在今内蒙古商都县东达布逊(盐淖)一带。后废。
五代方镇名。吴置,治所在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吴置,治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南唐沿置。北宋初废。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五十里。明置土巡司于此。
①唐武德五年(622)改永业县置,属南义州。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筋竹镇。贞观二年(628)属义州。至德中改为永业县。②北宋熙宁四年(1071)析云安监置,属云安军。治所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八年(
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陪尾山下。《清一统志·兖州府二》: 泉林寺 “寺之左右,皆深林茂树,有大泉十数,渟泓澄澈,互相灌输,会而成溪,是为泗水。……以泗泉在东,又多古林,故曰泉林。相传 ‘子在川上’ 即
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吉溪。《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吉溪在“府东南四十里。源出建宁府建安县界之蓼溪,南流入境,入剑溪曰吉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