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刘庄镇

刘庄镇

①金置,属闻喜县。在今山西闻喜县东七十二里刘庄冶村。

②一名柳庄镇。在今江苏沭阳县东南。《清一统志·海州》:刘庄镇“在沐阳县东四十里。为往来要路”。


(1)在江苏省大丰市西部。面积96.2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刘庄,人口 5400。汉时已有居民定居,名云溪;唐称紫庄,为“盐城监九场”之一,亦称紫庄场;宋改名刘庄;清改称刘庄场,为海防重镇。民国称刘庄寨,后改今名。1949年9月设刘庄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镇。2000年三圩镇并入。产稻、小麦、玉米、棉花等。有农机、建材、针织、自行车零件等厂。新长铁路、204国道、刘海公路经此。古迹有銮驾墩古汉墓、明建万寿桥等。有高鹤年居士纪念馆。(2)在山东省费县东南部。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刘庄,人口 7700。建于明洪武年间,原名刘纪庄。清光绪初年改名刘家庄,后演化为刘庄。1958年置刘庄乡;同年秋成立公社,同年冬并入马庄公社。1976年复置刘庄公社,1985年改乡,2000年设镇。地处山地、丘陵、平原混合地带。涑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等,并产苹果、山楂、桃等。有面粉、砚台等厂,所产“羲之砚”闻名。古迹有春秋时期古台遗址、鲁郎城故址。


猜你喜欢

  • 抱犊固

    又作抱犊崮。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北境之抱犊山。《南齐书·崔祖思传》: 建元三年(481),“淮北义民桓磊磈于抱犊固与虏战,大破之”。

  • 宿胥口

    先秦黄河决口处。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新镇附近。《战国策·燕策二》: 苏代曰,“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水经·河水注》: 河水 “又东径遮害亭南。……又有宿胥口,旧河水北入处也”。古黄河决口处。在今河

  • 尚干 (幹) 里

    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尚干镇。清乾隆十年 (1745) 置永庆巡司于此。

  • 中固城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三万卫。即今辽宁开原市南四十里中固镇。明《辽东志》卷1《辽东河东地方总图》:开原城南有中固城。

  • 谒泉山

    即隐泉山。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水经·文水注》: “文水又南径 (平陶) 县,右会隐泉口,水出谒泉山之上顶。俗云,旸雨愆时,是谒是祷,故山得其名,非所详也。”

  • 合会县

    唐武德四年(621) 置,属东会州。治所在今山西岚县西北十五里合会村。六年(623)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宜芳县置,治今山西省岚县西合会村。属岚州。九年废入宜芳县。

  • 故漳渠

    在今河北清河县南。《寰宇记》 卷58清河县: “枯上漳渠者,浊漳渠也。源自上党,《城冢记》 云: 邺城北有漳水,今邺郡临漳是也。枯下漳渠者,清漳渠也。自邺县界来,非浊漳也。隋大业中,制使姚暹疏决,从上

  • 勐 (猛) 半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勐腊县北五十八里勐伴镇。清雍正十三年 (1735) 设勐伴土便委。后亦称勐帕。傣语 “勐” 为地方,“半” 为巨人脚印,意即有巨人脚印的地方。

  • 平甸河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卷115新平县:平甸河“在县东十里。众流所汇”。

  • 平道县

    西晋置,属武平郡。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隋属交趾郡。唐属交州。唐末废。古县名。西晋置,治今越南永福省福安东南。属武平郡。隋属交趾郡。唐属交州。唐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