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和庄长官司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直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北八里拉河柱。“剌和庄” 为纳西语 “腊合卓” 的音变,意即竹园村。后废。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直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北八里拉河柱。“剌和庄” 为纳西语 “腊合卓” 的音变,意即竹园村。后废。
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五十八里碗成村。辖境约当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及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宋大理废。南诏置,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为南诏直辖西洱河(今
南宋临安城的东北门。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艮山门。宋《咸淳临安志》卷18城郭有“艮山门”。区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东北部。泛指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环城东路相交及艮山路西段一带。以门得名。吴越时名保德门
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南四里。《方舆纪要》卷16南乐县:朱龙河“源自开州澶渊陂分流,过清丰县界,入县境。至赵家庄, 曲折南回,复入开州界,注黑龙潭。今涸”。
在今河北藁城市北。《方舆纪要》卷14藁城县:平将军垒“在县北十二里,即建文中平安屯兵御燕师处”。
①一名秀水。在今浙江嘉兴市北。《清一统志·嘉兴府》: 秀水 “在秀水县 (今嘉兴市) 北。即南湖之下流,北入运河。相传水浮五色,见者获庆,亦称绣水。邑名因此”。②在今江西婺源县城北。《方舆纪要》 卷2
清康熙三年(1664)于比喇坝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二十二年(1683)改为平远州。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治今贵州省织金县。辖境约在今贵州省织金、纳雍等县一带。二十二年降为平远州。
又作勐混。即今云南勐海县南三十里勐混乡。版纳勐昏、勐板为明代车里宣慰司所辖十二版纳之一。
新安江支流。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源出三井尖东北,流至建德市(白沙镇)西入新安江。《元丰九域志》卷5:睦州寿昌县有“寿昌溪”。《方舆纪要》卷90寿昌县:寿昌溪“在县西。源出西南六十里之鹅笼山……流长九十
亦作鹊儿沟、雅儿沟。即今新疆呼图壁县西南雀儿沟镇。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1绥来县: “东南一百二十里至西凉户,接呼图壁之雀儿沟。”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属建平郡。治所在高阳城(今湖北兴山县北丰邑坪)。《舆地纪胜》卷74兴山县:“兴山者环邑皆山也,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上,故名。”南朝宋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归州。贞观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