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司州
①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置,治所在湖陂城(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后废。
②南朝梁大通二年(528)改郢州置,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南司州。
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以司州改名,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省大洪山以东,倒水以西,应城、武汉等市以北地区。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南司州。
①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置,治所在湖陂城(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后废。
②南朝梁大通二年(528)改郢州置,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南司州。
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以司州改名,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省大洪山以东,倒水以西,应城、武汉等市以北地区。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南司州。
即今山东广饶县东北百里唐头营。《明史·地理志》 乐安县: “东北有塘头寨,有百户所驻焉。”
①俗称黄牛城。故址在今江苏无锡县西十二里,与斗城 (范蠡城) 相近。《史记·春申君传》:黄歇请封江东,楚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②本赵邑,后属魏。在今山东冠县南十里。《史记·田敬
北宋置,属同谷县。在今甘肃成县西。(1)在辽宁省大洼县东南部。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坎,人口 4500。1935年海城县取“西部安宁”之意命名西安村,沿用至今。1951年属盘山
又名芦潭市。即今江西永修县东北芦潭。《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建昌县:芦潭镇“有巡司,明初吴元年建”。
亦名确山。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二里。《魏书·地形志》 初安郡怀德县: “有浮石山。”
在今四川仪陇县南。《舆地纪胜》卷188蓬州:芳溪馆,“元微之《感梦》诗云: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三十里有馆,有馆名芳溪”。在今四川省仪陇县南。唐元稹《感梦》诗:“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三十里有馆,
明洪武初置,属清远卫。治所在南雄府 (今广东南雄县)。后废。
在今云南玉溪市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115新兴州: 罗木箐河 “在州北。自晋宁州流入境,又西南流入临安府嶍峨县界”。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北五里。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605:吊黄楼“因吊山谷而名”。嘉庆《宜宾县志》卷13: 吊黄楼在“治北对江。昔人黄庭坚建,后圮。今为东岳庙。土人犹呼旧名”。《清史稿·曾纪凤
明置,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北三十里,接翼城县界。《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东乌岭关“宣德四年(1429)置巡司于此”。清雍正七年(1729)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