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左传》:文公元年(前626),卫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又,定公六年(前504),“公侵郑,取匡”。皆此。

②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睢县三十里匡城乡。《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杜注:“匡,卫地,在陈留长垣县西南。”江永《春秋地理考实》:“长垣之匡,去徐甚远。考河南睢州西三十里有匡城其地属宋,次师或当在此。”

③春秋卫邑。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论语·子罕》:“子畏于匡。”《续汉书·郡国志》 长垣县:“有匡城。”即此。


古邑名。(1)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扶沟县南。《左传》定公六年(前504年):定公伐郑取匡,即此。(2)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年):鲁僖公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亦即此。


猜你喜欢

  • 靖江王陵

    在今广西桂林市东郊尧山西南麓。为明靖江十一个藩王及王妃、将军等墓地,南北长二十余里,东西宽三四里,共三百多座,占地一百多平方米。王墓及王妃墓均修有内外墙,前有石人、石兽,雕工精细。

  • 料角咀

    一作蓼角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旧为大江入海之冲。《方舆胜览》 卷45通州: 料角,“海门有料角。其中有咸、淡二水,不相混杂,舟人不待汲能辨之,形势控扼。绍兴中,差舟师把隘,其沙脉涨坍不常,潮小则委蛇

  • 京大铁路

    从吉林长春市至大赉 (今大安市)。全长213.6公里。系长白铁路的一段。日伪修筑。1935年建成。因长春是伪满洲国的 “新京”,故伪满称之为京大铁路。

  • 南屯河

    即今四川南江县东之神潭河。《方舆纪要》卷68南江县: 南屯河在 “县东二十余里。源出巴山,经两河口入巴江”。

  • 明港镇

    即今河南信阳县北七十八里明港镇。明置巡司,并设驿丞于此。(1)在浙江省宁海县东南部,南濒三门湾。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明港,人口 2800。1992年合前横、青珠、山头乡置镇。

  • 川北道

    清代四川五分巡道之一。治所在保宁府(今四川阆中市)。辖保宁、顺庆、潼川三府,相当今四川安岳、潼南、岳池、邻水以北,涪江中游、嘉陵江中上游地区。(1)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雍正八年(1730年)置,驻

  • 硖石城

    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淮河两岸硖石山上。《水经·淮水注》: “淮水又北径山硖中,谓之硖石。对岸山上结二城,以防津要。” 即此。

  • 庆宁营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金川县北庆宁乡(旧名茹寨)。

  • 聂家市

    即今湖南临湘市北二十二里聂市镇。《清一统志·岳州府二》: 聂家市 “在临湘县 (治今岳阳市东北陆城镇) 东南四十五里。有上、下二市”。

  • 神垕镇

    即今河南禹州市西南五十里神垕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七年 (1857) 四月,土匪李汰春等 “由叶县、舞阳至禹州神垕镇,架人勒赎”。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