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二州

十二州

①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尚书·尧典》:“肇十有二州。”马融释十二州名,乃杂取《职方》、《尔雅》所载《禹贡》九州以外州名拼凑而成。

②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废除司隶校尉部和十三剌史部,改置雍、豫、冀、兖、青、徐、扬、荆、益、幽、并、交十二州。东汉光武帝罢十二州,恢复西汉旧制。

③三国魏分境内为司隶、冀、豫、兖、青、徐、荆、扬、雍、凉、并、幽十二州。


(1)传说中尧舜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尚书·舜典》:“肇十有二州。”谷永(《汉书》本传)、班固(《汉书·地理志》)都解释为“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在禹置九州之前。到马融才解释为在禹置九州之后:“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后世释经家多采用马说。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认为“当以《汉志》为正”。近代学者认为十二州的传说,当由于汉人影射武帝所置的十三刺史部而起;马氏所释十二州名,乃杂取《周礼·职方》、《尔雅·释地》所载《禹贡》九州以外州名拼凑而成。(2)西汉元始五年(5年)王莽为符合经义,废除司隶校尉部和十三刺史部,改置雍、豫、冀、兖、青、徐、扬、荆、益、幽、并、交十二州。东汉光武帝罢十二州,恢复西汉旧制。(3)三国魏分境内为司隶(时又称司州)、冀、豫、兖、青、徐、荆、扬、雍、凉、并、幽十二州。


猜你喜欢

  • 大患鬼魅碛

    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鄯善县东。《宋史·高昌传》:太平兴国六年(981), 王延德出使高昌,“次历纳职城,城在大患鬼魅碛之东南,望玉门关甚近”。

  • 郏山

    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逸周书·作雒解》: 周公作大邑成周,“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此。《水经· 谷水注》: “京相璠曰:郏,山名。” 《寰宇记》 卷 3 河南县: “芒山一作邙山,在县北

  • 虎蹐溪

    宣平港支流。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北。源出丽水市西北与武义县接界处之六千岗,南流至丽水市西入宣平港。《方舆纪要》 卷94宣平县: 虎蹐溪 “有双涧合流,亦南入丽水县之大溪”。

  • 王村

    ①即今安徽歙县南王村镇。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王村。②本名王村店,清简称王村。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胶济铁路经此。产绸,名王村绸。③即今湖南永顺东南九十里王村镇。汉为酉阳县治。明为施溶州治

  • 丹江

    ①为巴拉河上源。源出今贵州雷山县南苗岭,北流入清水江。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9丹江通判:“丹江在城西,发源城南高坡上,有泉名大塘,溢而下流,合诸山之水成江,下流合台拱之小江,入于清江。沿江苗人有大丹江

  • 罗仵侯山

    即今云南武定、元谋两县间的大山。唐代称罗仵侯山。《新唐书·南蛮传》 载: 永徽初,派赵孝祖讨杨承颠,“至罗仵侯山,其酋秃磨蒲与大鬼主都干以众塞箐口,孝祖大破之”。古山名。在今云南省武定县一带;或说在今

  • 皇天原

    一名董杜原。在今河南灵宝市西 (鸠水上游与文峪水上游之间)。《水经·河水注》: 玉涧水“南出玉溪,北流径皇天原西。……方可里余,三面壁立,高千许仞,汉世祭天于其上,名之为皇天原。上有汉武帝思子台”。在

  • 东布特哈

    又作布特哈东路总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博尔多(今黑龙江省讷河市)。宣统二年(1910)改置讷河直隶厅。

  • 姑射山

    ①即藐姑射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山海经·东次二经》: “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②在今山西河津市。元皇庆初,河津县徙治姑射山麓,即此。古山名。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庄子·逍遥游》篇云‘藐姑射

  • 平江

    在江西省南部。贡水支流。又称平固江,因流域内兴国县在汉代时属平固县地。源于兴国县东北宝华山西麓,向西南流至埠头转向南流,于赣县江口入贡水。长132千米,流域面积 2909 平方千米。河流含沙量高。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