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山大佛
半月山亦名大佛山。在今四川资阳市南大佛乡南。《清一统志·资州》:大佛山“在资阳县南四十里。上有大石佛”。唐贞元九年(793),依山岩凿弥勒大佛坐像(高31.4米),又有唐、宋题记石刻。被称为“资阳大佛”。
半月山亦名大佛山。在今四川资阳市南大佛乡南。《清一统志·资州》:大佛山“在资阳县南四十里。上有大石佛”。唐贞元九年(793),依山岩凿弥勒大佛坐像(高31.4米),又有唐、宋题记石刻。被称为“资阳大佛”。
一名仙人洞。在今江西庐山牯岭西北。清宣统补刊《庐山志》:庐山“升仙台东北数百武为佛手崖”,并引桑乔《庐山疏》:“崖石参差如人手,故名佛手。高深可三数丈。苍崖翠壁,嶻嵲数十百寻,下临无地,一径萦纡,广不
①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寰宇记》 卷98台州宁海县: 桐柏山,“ 《登真隐诀》 云: 其山八重,四面视之如一,金庭不死之乡,方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92天台县: 桐柏山在 “县西北二十五里。天台之支
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倘甸 “在司 (今建水县西南官厅) 东。道通蒙自,为边境要地。天启二年,增设倘甸守备于此”。彝语 “倘” 为松树,“甸”为坝子,
即湫渊。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8固原州: 朝那湫 “有二: 一在旧县东十五里; 一在旧县东北三十里,俱出山间,土人谓之东海、西海。二水相合,方四十里,水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两岸不生草木
在今广西柳州市南,为西江支流。《元和志》卷37柳州: “因柳江为名。” 《寰宇记》 卷168柳州马平县: “浔江在州南三十步,亦名柳江。” 柳江上源称榕江 (又名都柳江),源于贵州独山之更顶山,东流至
又称夥尔益玛。在今西藏巴青县附近益塔,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部落》。
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许国曾徙于此。《左传》:成公十五年(前576),“许灵公畏偪于郑,请于楚,楚公子申迁许于叶”。昭公十八年(前524),“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战国末属秦,《史
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外石子岗。《陈书·始兴王叔陵传》: “晋世王公贵人,多葬梅岭。”太建十一年 (579),始兴王叔陵母彭氏卒,“求于梅岭葬之,乃发故太傅谢安旧墓,弃去安柩,以葬其母”。《元和志》 卷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为防御蒙古设立宣府左、右、前三卫,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宣化县。为近畿防卫要地。正统十四年 (1449) 瓦剌也先攻宣府,京师为之震动。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
即斡端。今新疆和田市。元耶律楚材《西游录》:“高昌之西三四千里有五端城,即唐之于阗国也。”又作忽炭、斡端(《元史》)。《西游录》作五端。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