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 (臺) 江
又名白龙江。即今福建闽江流经福州市一段。《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南唐永安节度使 “陈诲败吴越兵于南台江”,即此。
又名白龙江。即今福建闽江流经福州市一段。《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南唐永安节度使 “陈诲败吴越兵于南台江”,即此。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尧渡河岸。《寰宇记》卷105建德县:“印石在县西北五里历水岸。石壁峻拔。旧传许旌阳逐蛟至此,岸崩。其石崩处,屹然成壁,印石而去。其石印篆文,圆若马蹄迹。”《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石印
即今四川自贡市东北群乐乡。民国《富顺县志》卷3:三多寨“上距县百一十五里。场附砦垣高踞山半,毘连内邑,托庇金汤”。
即布拉木达克喇城。宋代名布让。明为普兰。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普兰宗。1960年改设普兰县。“普兰”,藏语意为独毛。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普兰县普兰。1960年撤销,改置普兰县。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四十里千灯浦。明嘉靖《昆山县志》卷3:千墩“相传其北三十里,地名木瓜,有墩九百九十有九,与此合为千墩,因名”。其下为千墩浦。淀山湖水由此入吴淞江。《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昆山县:千墩
元置,属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叙州路宜宾县 (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大凉山以东,南溪县以西,富顺县以南,筠连县以北地区。明洪武初废。
亦作城冈山。即今江西吉安市南神冈山。《清一统志·吉安府一》: 神冈山 “在庐陵县南十里。旧名翠峰。高三百丈,回环数千步,与螺子山对峙。赣江流其下,苍翠相映”。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卷7: 庐陵县禾、
亦名同保山。在今湖南武冈市北五里。《水经·资水注》: “ (武冈) 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 《方舆纪要》 卷81武冈州: 武冈山 “一云东汉伐五溪
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清宣统《新疆图志》卷3新平县:古斯拉克(庄)在“城东南四百四十里”。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方舆纪要》卷79郧西县:鸡岭关在“县西五十里”。因山以名。
在今江西丰城市南七十里。《寰宇记》 卷106洪州丰城县: 始丰山,“即神仙三十七福地之一”。《清一统志 · 南昌府一》: 始丰山,“ 《县志》,山周十里,高三百丈,上有药臼、洗药池,石壁上有白玉蟾影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