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宁州

南宁州

①西魏改宁州置,治所在建宁郡 (今云南陆良县南三里旧城),辖境约当今云南、贵州二省。保定二年 (562) 析置恭州,今滇东北不再属南宁州。隋末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治所在味县 (今云南曲靖市北十四里三岔),辖境仅当今云南宣威市以南,寻甸、宜良、玉溪以东,弥勒县以北地区。七年 (624),西南部析置西宁州,辖境缩小。贞观八年(634) 改名郎州。开元五年 (717) 复名南宁州,辖境仅当今云南曲靖市及陆良、宜良、师宗、弥勒、泸西、寻甸等县。天宝后废。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复置,为曲靖路治。治所即今云南曲靖市。二十一年(1284) 降为县。

②北周改宁州置,治所在味县 (今云南曲靖市西北十五里三岔)。隋末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贞观八年 (634) 改为郎州。开元五年 (717) 复改南宁州。辖境相当今云南弥勒县以北、抚仙湖东岸的南盘江上游流域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天宝后废。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复置,为曲靖路治。移治今曲靖市。二十一年 (1284) 降为县。

③北宋置羁縻州,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十五里。南宋后废。


(1)北周以宁州改名,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市西北三岔)。隋末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弥勒县以北、抚仙湖东岸的南盘江上游流域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八年改名郎州,开元五年(717年)复改名南宁州。天宝末入南诏,改置石城郡。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复改置州,移治今云南省曲靖市。二十一年降为县。(2)唐末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南。属黔州所领羁縻州。南宋后废。


猜你喜欢

  • 扶淇水

    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水经·潍水注》:扶淇水“出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潍”。河源即常山之雩泉。《清一统志·青州府一》:“按扶淇,亦作邞淇。宋苏轼诗:‘随师东渡游潍邞。’王十朋注:‘潍、邞,密州二水名。’又

  • 巴水驿

    明置,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北三十二里。《方舆纪要》卷47蕲水县“兰溪镇”条下:“有巴水驿,南北陆道所经也。”

  • 泾滩

    ①在今四川泸州市西。明 《永乐大典》 卷2218 《泸州志》: 泾滩 “在泸之西十里。其滩两岸绝壁,下流有一石碛,流水浅急。相传诸葛武侯射蛮之地。俗名为赶箭滩”。②亦作泾溪。在今四川长宁县南相岭乡一带

  • 杨桥镇

    ①在今江苏武进县南杨桥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阳湖县图:南有杨桥。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武进县南有“杨桥镇”。②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北四十一里黄河南岸杨桥村。北有杨桥口,为黄河津渡处。清于此设镇。(1

  • 诺罗河

    即今黑龙江省饶河县北之挠力河。为乌苏里江支流。清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25: 乌苏里江“又西北经诺罗噶山之东有诺罗河,自西南合数水,西北流六百余里来注之”。

  • 平羌山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十五里,临青衣江。《寰宇记》卷74夹江县:“平羌化山在县西一十里。《图经》云:天下二十四化,此其一也。道士常正一得道此山,丹灶履迹存。”《方舆纪要》卷72夹江县:平羌山在“县西十五里。

  • 徐公店

    在今山东沂南县西南,近费县、临沂二县界。清置徐公店驿。

  • 交趾布政司

    明永乐初,安南黎季犛篡陈,又杀明大理卿薛嵓。四年(1406),张辅、沐晟等进军其地。次年(1407),设交趾布政司。治所在交州府(今越南河内市)。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以北地区。宣德二年(1427),黎利

  • 保宁山

    在今河北宣化县南。《方舆纪要》 卷17保安州:保宁山 “在州西北六十里。旧名白贴山。其中洞穴穹窿,有石如仰盂,泉出其中,仅斗许,群饮不竭。《志》 云: 元至元初,以地常震,始改名保宁”。

  • 蓬峒

    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南蓬洞乡。《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蓬峒 “领横水等十一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