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津关

南津关

①明置,属夷陵州。在今湖北宜昌市南。《方舆纪要》 卷78夷陵州: 南津关 “在州南门外一里”。清徙于今市西北十五里。

②明置,在今湖北钟祥市南。《方舆纪要》 卷77钟祥县 “塘港关” 条下: “府南有南津关,皆有官兵戍守。《志》 云: 南津关旧有富水递运所。万历中废。”

③明置,属阆中县。在今四川阆中市南江南镇(南津关)。《方舆纪要》 卷68阆中县: 南津关 “在城南,临嘉陵江。有南津渡口,为戍守处。今关下有锦屏浮雕”。

④在今四川万源市东。《清一统志·太平厅》:“嘉庆元年,教匪屯聚南津关。” 民国 《万源县志》 卷2: 南津关 “在治东七十里。距田家坝所属之碑梁下。四山环阻,形势险要。嘉庆初,黄号贼首龙绍周、徐万富、龚建、唐大信、王国贤等据此作乱,为陕甘总督宜率兵攻破”。


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峡出口处。江岸狭束,形势险要,素有“雄当蜀道,巍镇荆门”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万里长江,劈开重山叠岭,冲过暗礁浅滩,至此,即进入富饶的江汉平原。关内群峰竞秀,江岸惊涛骇浪,汹涌奔腾;关外水阔天空,巨川缓流,舟艇如梭,极尽开朗明丽之胜。


猜你喜欢

  • 直隶总督署

    在今河北保定市南市区裕华路北侧。原为宣化堂,为元代顺天路总管府驻地。明洪武初为保定府衙署。永乐元年 (1403) 大宁都司从蓟镇迁此。清康熙八年 (1669) 撤销大宁都司,原大宁都司署改为参将署,直

  • 嘎雅河

    亦作十三道噶雅河、嘎牙河、噶哈哩河。即今吉林汪清、图们等市县境之嘎呀河,为图们江支流。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3: 图们江“又北径丰都镇折而东,十三道噶雅河自北来注之。十三道噶雅河,即噶哈哩河也,源

  • 大五女镇

    即今河北安国市西南二十二里大五女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祁州图:西南有大五女。在河北省安国市西部。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五女,人口2180。市西部集贸中心。传东汉刘秀曾困于

  • 苏毗

    西藏古代族部名,旧称西女国或女国。《隋书·女国传》:“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新唐书·苏毗传》:“苏毗,本西羌族,为吐蕃所并,号孙波,在诸部最大。东与多弥接,西距鹘莽硖

  • 竹瓦店市

    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北四十里竹瓦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二年(1863)三月,捻军“抵竹瓦店”。

  • 百堽堰

    又曰柏岗埭。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五里。《宋书·元凶传》:太初元年(453),“劭遣人焚烧西装及左尚方,决破柏岗、方山埭, 以绝东军”。《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句容县“绛岩湖”条下:“与斗门同置,湖水

  • 新庄闸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惠济祠天妃口。明永乐中建,为运河入淮之口。后渐淤塞,万历六年(1578) 河臣潘季驯拆新庄闸,改建通济闸于甘罗城南,此闸遂废。

  • 郭桥镇

    北宋置,属乐陵县。即今山东乐陵市。后改富平镇,明洪武二年 (1369) 移乐陵县治此。

  • 雁门千户所

    明洪武七年 (1374) 置,属振武卫。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北三十里雁门关村。后废。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因治雁门关,故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

  • 捺龙川

    ①在今宁夏隆德县东南,下流入苦水川(今葫芦河)。《宋史·任福传》: 庆历元年 (1041),“福引轻骑数千,趋怀远城捺龙川,遇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刘肃,与敌战于张家堡南”。②一作抛龙川。在今甘肃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