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

俗称东方洞。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五里泾河北岸。北魏永平三年 (510)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现存洞窟五个,保存较好的有北魏建造的第1窟和唐代开凿的第5窟。第1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窟内大佛高6米,两侧雕弥勒及胁侍菩萨,四坡浮雕佛传故事,是北魏有纪年的石窟造像。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东方洞。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北10千米。与北石窟寺相对,同是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最大的洞窟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米,高14米。门两侧雕护法力士,内沿窟边高0.9米的石阶上立七佛,高7米;左右立胁侍菩萨十尊,高2米;侧有文殊、普贤造像。佛体态丰满,面容慈祥,披通肩大衣,右手五指并列朝下,左手四指直立拇指卧心朝上,赤脚。系北魏风格。菩萨头戴宝冠,过肩大衣,裙垂脚面,袒胸披巾,体态匀称,面部圆润,系中唐风格。顶残存浮雕树、山、房舍、塔、飞天及夜半逾城、舍身饲虎等佛经故事。余四窟皆小,剥落处露出早期壁画。窟外崖壁上有小龛十余个,均系北魏、中晚唐开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


猜你喜欢

  • 鹅鸭池

    又名悬瓠池。在今河南汝南县北二里。《新唐书·李愬传》: 元和十二年 (817),李愬袭蔡州,“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即此。

  • 云澳

    即今广东南澳县东南云澳。清同治《广东图说》卷41南澳厅:“云澳乡,城东南十五里。……宋帝昺被元兵追至此。”

  • 司上汛

    即今陕西西乡县南一百里司上乡。《清一统志·汉中府二》:司上汛“两面峻岭,一线中开,设有把总分防”。

  • 慈丘山

    古名重丘、亦名茈丘。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里。隋置慈丘县,即以此山为名。《元和志》卷21慈丘县: “慈丘山,在县西五十里。”

  • 合水墟

    即今广东高明市西南合水镇,西接高要市界。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明县有合水墟。

  • 浯州屿

    一名浯洲屿。即今福建金门岛。北宋初年的 《寰宇记》 中已提到该地区有四所岛屿。浯州屿之名始见于南宋后期的 《舆地纪胜》 (书中作涪州屿,“涪” 字当 “浯” 字之误),地属泉州同安县,有居民千余家,为

  • 池溪桥镇

    即今江西进贤县东北四十里池溪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进贤县东有池溪。

  • 温州市

    1949年5月当地解放后由永嘉县析置,治所即今浙江温州市。简称瓯。在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面积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082平方千米)。人口742.3万(市辖区134.6万)。辖鹿城、龙湾、瓯海3

  • 平凉城

    十六国前秦置,为平凉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平凉市。《晋书·苻登载记》: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前秦主苻登“进攻(姚)苌将吴忠、唐匡于平凉,克之,以尚书苻硕原为前禁将军、灭羌校尉,戍平凉”。即此。北周升为

  • 雄儿山

    在今陕西洛川县东。《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 雄儿山在 “县东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