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阳县

南阳县

①南朝宋置,属北阴平郡。治所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南泉镇和兴场。西魏废。

②北魏改阳亭县置,为魏兴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山阳县西北。隋开皇初废入丰阳县。

③北魏太和三年 (479) 置,属丹杨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东三十里。七年 (483) 废。后复置。北齐废。

④北魏置,为广州南阳郡治。治所在今河南郏县西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期城县。

⑤北魏孝昌中侨置,属襄州期城郡。治所在今河南舞钢市附近。后废。

⑥南朝梁侨置,为彭、沛二郡治。治所在今安徽淮南市东南。《魏书·地形志》 楚州: “彭、沛二郡,领县三: 南阳,有曲阳城、中阳、洛阳。” 东魏以后废。

⑦西魏置,属蔡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三十二里。后改为双泉县。

⑧东魏武定中侨置,为南广州南阳侨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襄城县境。北周废。

⑨隋开皇初改上宛县置,属邓州。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大业初属南阳郡。唐武德三年 (620) 为宛州治。贞观八年 (634) 属邓州。金末为申州治。元至元八年 (1271) 为南阳府治。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⑩即广阳县。治所在今安徽石台县东广阳镇。《隋书·地理志》 宣城郡泾县: “平陈省安吴、南阳二县入焉。”


(1)古县名。(1)北魏太和三年(479年)置,治今河南省沈丘县北。属丹阳郡。东魏废。(2)东魏置,治今河南省郏县西北。属南阳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期城县。(2)古旧县名。隋开皇初改上宛县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属邓州。唐武德三年(620年)为宛州治,旋仍属邓州。金末为申州治,元、明、清为南阳府治。1960年并入南阳市。1961年复设。1994年撤销,并入南阳市(地级)。


猜你喜欢

  • 迷渡镇

    又称迷渡市。即今云南弥渡县。《方舆纪要》 卷118蒙化府: “迷渡镇在府东,与大理府赵州接界。嘉靖初筑城于此,控制白崖等要路。”古镇名。明嘉靖初置,即今云南省弥渡县。

  • 采山

    ①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33汶上县: “采山在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与县北三十里坦山相接,皆出沙金。”②在今云南个旧市北。两汉称采山。《汉书·地理志》 贲古县: “北,采山出锡。”

  • 宿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须昌县置,属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大业初属东平郡。唐贞观八年 (634) 废。景龙三年 (709) 复置,属郓州。贞元四年 (788) 改为东平县。古县名。隋开

  • 沙雅县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沙雅尔置,属库车州。治所即今新疆沙雅县。乾隆《西域同文志》卷2:沙雅尔,“回语,沙,部长之谓;雅尔,轸䘏之词。旧有伯克轸䘏部人于此,故名”。民国

  • 延平县

    西晋太康初改南平县置,属建安郡。治所即今福建南平市。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废。民国《福建通志》卷2《沿革》:“东汉建安元年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晋析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古县

  • 台中县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台湾县。日本占领期间于1896年设台中县,以位于台湾岛中部而名。此后先后改设台中厅、台中州。1945年改设台中县,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中市。1950年迁治丰原镇(即今台

  • 琵琶峰

    在今湖南湘潭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湘潭县: 琵琶峰 “与南岳祝融峰相望,七十二峰之一也”。《清一统志· 长沙府一》: 琵琶峰 “以形似名”。

  • 信都国

    西汉高帝置,治所在信都县 (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深州、武邑、枣强、衡水、南宫、景县等县市及山东德州市的一部分地。景帝二年 (前155) 改为广川国。五年 (前152) 改为信都郡,宣帝

  • 福建都司

    明洪武八年 (1375) 改福建都卫置,治所福州府 (今福建福州市)。辖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内各卫所。清废。

  • 闾川砦

    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置,属岷州。即今甘肃岷县东一百二十里闾井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