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湖洑镇。 今江苏宜兴市南五十里湖㳇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宜兴市南部,南邻浙江省。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湖㳇,人口6000。《宜兴荆溪县新志》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夏驾山。宋《嘉泰会稽志》 卷9上虞县: 夏盖山 “在县 (治今丰惠镇) 北五十里。《旧经》 云: 山形如盖,因以为名”。明嘉靖三十五年 (1556),明军败倭寇于夏盖山,即此
春秋宋邑。在今江苏铜山县境。《左传》: 成公十八年 (前573),“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南废黄河北岸。《左传》成公十八年(前573年):“楚子辛、郑皇辰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南大洪沟一带。《春秋》:昭公八年(前534),“秋,蒐于红”。即此。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北。《春秋》昭公八年(前534年):“蒐于红。”即此。
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市利寨“在砀山县西北三十五里。旧为河滨冲要,有主簿驻此”。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罗州。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六年 (623) 属南石州。贞观元年 (627) 废入石龙县。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西北。属罗州。后属南石州。贞
即今西藏乃东县与隆子县交界处之亚拉香波。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9: “西番(藏) 语: 雅尔拉,佛地也。沙木贝,自在也。冈里,雪山也。山多雪,为佛示现处,故名。”
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大荆镇。《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 岭店驿 “在县东北九十里。元置大荆驿,其地有大荆山也。明初改今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 废。
一名全鸠涧水、全节水,即今河南灵宝县西部之鸠水。《汉书·戾太子传》: “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臧匿泉鸠里。” 唐颜师古曰: “泉鸠水在今阌乡县东南十五里,见有戾太子冢,冢在涧东也。” 《水经·河水注》:
春秋西戎之国,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史记· 匈奴列传》: “自陇以西有绵诸……之戎。” 后为秦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