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辽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琼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寻属崖州。龙朔二年 (662) 属万安州。唐末废。
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今海南省万宁市南,属万安州。唐末废。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琼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寻属崖州。龙朔二年 (662) 属万安州。唐末废。
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今海南省万宁市南,属万安州。唐末废。
一作牌租阿巴特。即今新疆伽师县。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3喀什噶尔: 牌素巴特在 “城正东一百六十里”。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于此置伽师县。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西城村,西近三水县界。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墟市:南海县有“西城市”。
亦名隆龛山、明月山。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境。《元和志》 卷33崇龛县: “崇龛山,在县西三里。” 崇龛县以此名。
即今广西河池市东环江西之东江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宜山县图:西北有东江塘墟。
古道路名。为汉中入四川的交通路线。因经过米仓山而得名。自今陕西汉中市南行,循汉水支流濂水河谷,翻越米仓山而进入四川,沿嘉陵江支流巴江河,经南江至巴中。《后汉书·张鲁传》:建安二十年(215),汉中张鲁
即今河南方城县北四十四里拐河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咸丰七年 (1857) 十一月“初,南窜之匪由南召拐河图窜角子山”。在河南省方城县北部。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拐河街
在今四川邻水县北。《方舆纪要》卷68邻水: 昆楼山 “山岩叠峙,势如楼观。《宋志》:乾德四年,移县治于昆楼镇谓此”。
清柳条边门之一。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南松岭门乡。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6: 松岭在“ (锦县) 城西北九十里。在松岭门东”。《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松岭子边门 “在锦县西北九十里,东北至义州九官台
①古 “九州” 之一。《尚书·禹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 《尔雅·释地》: “汉南曰荆州。” 《周礼·职方》: “正南曰荆州。” “荆” 指荆山 (今湖北南漳县西); “衡” 指衡山,《汉书·地理
在今山东邹城市南十二里野店村南。是一处东西长约 1000米、南北宽约 800米的高台地,属大汶口文化遗址。1971—1973 年进行三次发掘,出土大量文物。文化堆积层厚1米余,上层含大量新石器明代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