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卢龙县

卢龙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昌县置,属平州。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大业初为北平郡治。隋末改为肥如县。唐武德二年(619)复名卢龙县,为平州治。元为永平路治。明为永平府治。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东北部。属秦皇岛市。面积961平方千米。人口41.7万。辖6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卢龙镇。西汉置肥如县,治今县北,属辽西郡。北魏析置新昌县,治今县,为北平郡治。隋开皇六年(586年)肥如县省入新昌县;十八年(598年)新昌县改名卢龙县。因县城西傍古漆水(今青龙河)得名。《卢龙县志》载:卢者黑也,龙者水也,北人谓黑水为卢龙。唐为平州治。北宋改卢龙县为卢城县,金复名卢龙县。蒙古为兴平府治。元先为平滦路治,后为永平路治,明、清为永平府治。1913年裁府,为卢龙县。1914年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晋察冀边区。1948年划归河北省唐山专区。1958年并入昌黎、迁安二县。1961年复置,属唐山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3年划归秦皇岛市。地处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区,有滦河、青龙河、西洋河等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甘薯、玉米、高粱、小麦、稻等。为省商品粮、牛、猪生产基地县。以加工淀粉制品著名,有“粉乡”之誉。盛产苹果、核桃、葡萄。有水泥、化工、食品等工业。京哈、京秦铁路及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昌卢等公路经此。古迹有长城、石经幢。


猜你喜欢

  • 纳款关

    即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唐杜佑《通典》卷178幽州昌平县:“古居庸关在县西北,齐改为纳款关。”《新唐书·地理志》 昌平县:“西北三十五里有纳款关,即居庸故关。”

  • 伊列

    当在今伊犁河一带。《汉书·陈汤传》: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大宛两国,就会“北击伊列,西取安息”,指此。当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一带。《汉书·陈汤传》: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大宛两国,就会“北击伊列

  • 大漳溪

    在今福建永泰县南。《方舆纪要》卷96永福县:大樟溪“源出德化县,流入境。又东入侯官县界,为泽苗江上流。支流曰印溪,俱东行三十余里,入阳崎江。或谓之漳溪”。

  • 围脑山

    在今广东从化市西十三里。《方舆纪要》卷101从化县:围脑山,“其上有仰天湖,又西为三将军山”。

  • 海丰 (豐) 镇

    金置,属盐山县。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

  • 清河镇

    ①北宋置,属千乘县。即今山东广饶县治。金属乐安县,后改名乐安镇。②金置,属厌次县。即今山东惠民县东南七十里清河镇。明置巡司于此。③在今北京市海淀东北十二里。为京北要地。《元史· 顺帝纪》: 至元二十四

  • 夤山

    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南。《清一统志·黄州府一》: 夤山 “在蕲州东南八里。一名迎山。一名银山。山半有小庵。明高启避迹于此”。

  • 忠镇砦

    亦作中镇砦。北宋置,属嘉定府。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八年 (1138),“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即此。

  • 南安江

    即今福建晋江。《元和志》 卷29泉州南安县: “晋为晋安县。陈立为南安县,因县南安江取以为名。” 《清一统志·泉州府》: 晋江 “按: 晋江古名南安江。”

  • 便门

    ①指汉长安城的西安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马家寨南二里。《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南出第三门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一曰便门,即平门也。”②指汉长安城的章城门。为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