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印江县

印江县

明弘治七年(1494)改思印江长官司置,属思南府。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6年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6:印江县“思邛江在城南,源出府属朗溪司,北流入水德江。后讹邛为印, 遂以名县”。按, 古僮语“思”意为“溪”, 思印江即印江。县以印江为名。


古旧县名。明弘治七年(1494年)改思印江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镇。属思南府。1986年撤销,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 淮南东路

    简称淮东路。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分淮南路东部置,至道三年 (997) 复与淮南西路合为淮南路,熙宁五年 (1072) 又分淮南路东部置,治所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北部(徐州、

  • 龙驹城

    在今青海湟中县北镇海村东。《水经·河水注》:龙驹川水“出西南山中,东北流,径龙驹城,北流注于湟水”。

  • 丹杨郡

    一作丹阳郡。东魏天平二年(535)置,为北扬州治。治所在秣陵县(今河南沈丘县)。南朝梁太清元年(547)为殷州治。东魏武定六年(548)复为北扬州治。辖境相当今河南沈丘县及淮阳县东部地。隋开皇初废。

  • 多尔树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北,为藏北三十九族中之二族。清《西藏图考》卷5:上多尔树、下多尔树族“百长一员,住牧年绒地方”。位居类乌齐之北者为上多尔树族,西北者为下多尔树族。

  • 郢城

    三国吴夏口城,南朝宋置郢州于此。在今湖北武昌城区蛇山。《宋书· 沈攸之传》: 昇明元年 (477),沈攸之起兵于江陵,“因攻郢城”。即此。

  • 柏露村

    即今江西宁冈县东柏路。1929年1月4日至6日,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边界各县县委的联席会议,即柏露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 “六大” 决议,讨论了粉碎敌人第三

  • 罗头山

    在今湖北巴东县东。《方舆纪要》 卷78巴东县: 罗头山 “在县东七里。滨大江,环锁江水,回顾县治。下有罗头洞”。

  • 新江

    ①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7萍乡县: 新江 “唐咸通中郡守颜遐福奏开,以通湖南,才十余里而辍。故迹犹存”。②即今广东西江支流新兴江。源自广东新兴县,北流至高要市东入西江。《寰宇记》 卷

  • 平地松林

    古称松漠。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部与河北围场县境之大兴安岭南段地区。《辽史·地理志》:上京道有平地松林。同书《太宗纪》:天显元年(926),“幸平地松林,观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源”。元白珽《续演雅》诗注:

  • 武垣

    战国燕邑,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史记·赵世家》: 孝成王七年 (前259),“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秦置武垣县。古邑名。战国燕邑,即今河北省肃宁县东南武垣城。秦置为县。赵孝成王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