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 (廂) 口镇
亦作庙口镇。宋置,在今安徽黟县西。淳熙 《新安志》 卷5黟县 《镇场》: 厢口镇“在西北二十里。县今无西武,只有厢口镇在县内”。
亦作庙口镇。宋置,在今安徽黟县西。淳熙 《新安志》 卷5黟县 《镇场》: 厢口镇“在西北二十里。县今无西武,只有厢口镇在县内”。
即今湖北孝感市东南四十八里闵集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孝感县东南有闵家集。
亦作峰山镇。北宋置,属新明县。即今四川武胜县 (沿口镇)。
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恒州。治所在今河北蔚县。北齐废。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置,治灵丘县(今山西灵丘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蔚县和山西省灵丘县部分地。北齐省。
即今四川大足、荣昌、泸县之濑溪河 (胡市河)。《清一统志·泸州》: 思晏江 “在州北六十里。自荣昌县界来,南流四十里,绕玉蟾山下,又南入资江”。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石武县置,属随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大业三年 (607)废。
即今西藏桑日县。《清一统志·西藏》:桑里城 “在喇萨东南二百五十一里”。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语,桑,红铜也; 里,山也。城旁有山,旧产红铜,故名。” 1960年与沃卡宗、温宗等合并设
1949年由宣化县城区析置,治宣化 (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1963年撤销,并入张家口市。旧市名。1949年以宣化县城区设置。原属察哈尔省,1952年改属河北省。1955年并入张家口市,降设宣化镇。
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代英县治此。
在今河南浚县东古黄河上。《宋史·河渠志三》:政和四年(1114),孟昌龄献议导河大伾,可置永远浮桥,谓:“河流自大伾之东而来,直大伾山西,而止数里,方回南,东转而过,复折北而东,则又直至大伾山之东,亦
明置,属蓟州。为长城关隘之一。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长城边。《方舆纪要》 卷11蓟州: 宽佃峪关,“ 《志》 云: 黄崖峪东第六关也。自黄崖峪以东,至遵化县之马兰关,凡十口,而宽田峪为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