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堡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双山乡。《清一统志·榆林府一》:双山堡,“明正统二年筑水地湾寨,成化中余子俊移筑今堡。城在山冈,周三里九十步,门三,东北深沟,南面峻坡深壑,唯西稍平,为极冲中地。本朝初设都司驻守。乾隆四十七年裁,设有千总分防”。
村名。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东北部、长城脚下。属麻黄梁镇。人口300。因临双锁山,故名。明正统年前名水地寨,成化元年(1465年)已名双山堡,成化十一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在此筑堡,其遗址尚存。产谷子、黍、玉米。有公路通榆府公路。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双山乡。《清一统志·榆林府一》:双山堡,“明正统二年筑水地湾寨,成化中余子俊移筑今堡。城在山冈,周三里九十步,门三,东北深沟,南面峻坡深壑,唯西稍平,为极冲中地。本朝初设都司驻守。乾隆四十七年裁,设有千总分防”。
村名。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东北部、长城脚下。属麻黄梁镇。人口300。因临双锁山,故名。明正统年前名水地寨,成化元年(1465年)已名双山堡,成化十一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在此筑堡,其遗址尚存。产谷子、黍、玉米。有公路通榆府公路。
即今辽宁新民市。清于此先后置新民厅、新民府,民国时于此置新民县。
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南十里老龙头。明天启二年(1622)设龙武营于此。后亦称南海口关。清初设守备于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改设把总驻守。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南海。明天启二年(1622年)设
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中定陵之东。是咸丰帝的孝贞慈安皇后钮祜禄氏和孝钦慈禧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慈禧陵的隆恩殿最为富丽豪华,是清代陵寝中绝无仅有的。1928年军阀孙殿英炸陵开棺,将随葬宝物洗劫一
在今湖南蓝山县南。《方舆纪要》 卷80蓝山县: “高僚原寨在县南百里。其相近者又有紫僚原寨,皆崇山峻崖。崇祯十 一年,群 ‘贼’ 结聚于此,官兵讨破之。”
汉魏西域焉耆国都城。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魏书·西域传》:世祖诏万度归讨焉耆国, “击其边守左回、尉犁二城拔之,进军向员渠。……进屠其城”。即此。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汉、唐为焉
即今甘肃合水县东固城川。《清一统志·庆阳府一》: 故城川水 “在合水县南五十里,与麻谷大三门相通。源出子午山,南流入宁州界,为谷城川。又流经州西北入大延水。川旁土壤肥润,多产苇荻花药”。
在今江苏滨海县西南二十四里大套乡。清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淮安府二》:大套巡司,“《河防志》:大套大使,驻扎大套,修防黄河南岸,上自云梯关对岸陈家社起,下至陆家社止”。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邵武县地置,属邵武军。治所即今福建光泽县。《寰宇记》卷101邵武军光泽县:“以乡为名。”元属邵武路。明、清属邵武府。1913年属福建北路道。1914年属建安道。1928年直
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无极县西二十五里新城。三国魏属中山郡。西晋废。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复置,属中山郡。北齐废,寻复置,并移治今无极县,仍属中山郡。隋属博陵郡。唐属定州,万岁通天二年(69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西北通天河南。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乌哈那哈地方白利族,距玉树族四百余里。”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