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古蔺县

古蔺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永宁县置,属永宁州。治所即今四川古蔺县。以古蔺州为名。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南部,与贵州省接壤。属泸州市。面积 3181.4 平方千米。人口74.8万。辖12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唐置蔺州,治今县。《古蔺县地名录》(1982年版):“唐元和元年(806年)始于今境置州,以境内蔺草丛生,故名蔺州。”北宋废。明为永宁宣抚司辖地。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古蔺巡检司,隶叙永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永宁县移治于此;翌年更名古蔺县,属永宁州。以古蔺州得名。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隶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泸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泸州专区。1960年泸州专区撤销,并入宜宾专区。1985年划归泸州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大娄山北坡。群山陡峻重叠,河谷深切。赤水河流经南缘,为川、黔二省界河。古蔺河源于县西部,东流至太平渡注入赤水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高粱。经济作物有油桐、生漆、烟草。马头羊为优良畜种。有煤、铁、硫黄、大理石等矿。有炼硫、酿造、水泥、烤烟等工业。为名酒“郎酒”产地,有“酒乡”之称。古仁、泸蔺公路经此。赤水河可行驶机动船。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四渡赤水”闻名中外。建有太平渡口塔标、二郎滩渡口、太平红军四渡赤水文物陈列馆等纪念地。有长征桥及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中坪长官司

    明洪武中置,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市西北道坪镇。清废。

  • 八斥站

    元置,即今江苏吴江市东南、江南运河东岸之八圻。元置,即今江苏省吴江市南、江南运河东岸八坼。古为平江路(治今苏州市)和嘉兴路(治今浙江省嘉兴市)间交通要驿。

  • 莫门军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在洮州城内 (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河南岸)。后废。唐仪凤二年(677年)置,驻洮州城(今甘肃临潭县)。属陇右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年)废。

  • 羊市

    或作阳市。又作洛阳县市。为晋代洛阳市场。在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太平御览》卷827引陆机《洛阳记》曰:“阳市在城南。”魏晋时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南。陆机称洛阳城有三市九

  • 金龙洞

    在今河北唐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4阜平县: 金洞口,“大茂山之口也,北接倒马关,旧为戍守要地”。

  • 飞龙山

    ①即封龙山。在今河北鹿泉市南,接元氏县界。《晋书·孝怀帝记》:永嘉三年(309),“石勒寇常山,安北将军王浚使鲜卑骑救之,大破勒于飞龙山”。《元和志》卷17获鹿县:飞龙山“在县南四十五里”。②在今湖北

  • 宋河镇

    即今湖北京山县东北五十里宋河镇。清置巡司于此。在湖北省京山县东北部。面积294平方千米。人口5.9万。镇人民政府驻宋河,人口 4400。最初成集时有宋姓居此,因靠河,故名。解放初为第四区,1958年改

  • 济阳郡

    ①西晋惠帝分陈留国置济阳国,东晋改为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县 (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辖境相当今河南兰考县东部、山东东明县南部。北魏废。②东晋明帝侨置于毗陵郡武进县 (今江苏武进县西北) 地。南朝齐改

  • 汪陶县

    即��陶县。西汉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应县西。《续汉书·郡国志》 作“汪陶”。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应县西。属雁门郡。西晋永嘉后废。

  • 永清县

    ①北周保定二年(562)改大洪县置,属迁州。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北宋开宝中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会昌县置,属范阳郡。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辽属析津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