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水
即今江西吉水县段赣江。《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吉文水“在吉水县南。赣江支流与永丰江合,曲折于滩洲间,状若吉字,故滩曰吉阳,县曰吉水。又上有墨潭,以水深黑而名”。《清一统志·吉安府一》 “赣江”条下:“《吉水县志》,赣江自府城东北,注县西南十五里之墨潭,为吉文水,与永丰江合。有清湖洲,横亘江中,逶迤缭绕,状若吉字,故名吉水,又曰文江。又东北入峡江县界。按, 吉文水,即赣水之异名。”
即今江西吉水县段赣江。《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吉文水“在吉水县南。赣江支流与永丰江合,曲折于滩洲间,状若吉字,故滩曰吉阳,县曰吉水。又上有墨潭,以水深黑而名”。《清一统志·吉安府一》 “赣江”条下:“《吉水县志》,赣江自府城东北,注县西南十五里之墨潭,为吉文水,与永丰江合。有清湖洲,横亘江中,逶迤缭绕,状若吉字,故名吉水,又曰文江。又东北入峡江县界。按, 吉文水,即赣水之异名。”
又作魏脽。为汾水之南一土阜,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镇庙前村北。《史记·封禅书》 作“汾阴脽丘”。《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前113),“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师古注引如淳曰:“脽者,河之东岸特堆掘,
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三十五里,与大漫天岭相连。五代唐清泰初,孟知祥置砦于此。《宋史·王全斌传》:乾德间伐蜀,“命(崔)彦进、(康)延泽督阁道进,数日成,遂进击金山砦,破小漫天砦”。即此。见“漫天岭”。
即雷台。在今甘肃武威市北门外二里雷台湖。《清一统志·凉州府》:灵均台“在府城内。晋大兴中张骏筑。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
北宋置,属汉初县。在今四川南充市南羊口。在山东省寿光市北部、小清河入海处。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羊口,人口2.5万。因地处爬拉沟东侧,沟南端两条小沟汇入,形似羊角,命名羊角沟;后
即布尔德库苏巴尔罕门。今吉林四平市东南二十五里山门镇。
①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北。《清一统志·安西州》:边墙头墩“八十里至白墩子”。②即今甘肃景泰县北白墩子。民国间设白墩子产盐局。
唐贞观中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巴楚县东北。贞元中废。(蔚yù) 又作郁头州。唐置,治尉头谷(今新疆阿合奇县以东色帕巴依地)。属龟兹都督府。
又名喇木契、巴汉招寺。即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小昭寺,南距大昭寺半里许。相传为公元7世纪中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工匠建造。原建筑与内地寺庙相同,后几经焚毁修建,已面目全非。因公主悲思唐朝,故庙门东向。寺中
①在今河北抚宁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7卢龙县: 青山口 “桃林口东第四关口也”。为戍守要地。《明史·戚继光传》: 隆庆初,“寇入青山口,拒却之”。②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南二十五里。《资治通鉴》:唐光
隋开皇初改舞阴县置,属淮州。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大业初属淮安郡。唐贞观三年 (629) 废。古县名。隋开皇初改舞阳县置,治今河南省泌阳县北,属淯阳郡。唐贞观三年(629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