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向阳镇

向阳镇

即今吉林柳河县西南百二十里向阳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西北有向阳镇。


(1)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中部。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人口 8170 万。又名向阳店,简称向阳。因该村位居背风向阳的交通要道处,为集贸中心,店铺多,故名。1951年属太原市第三区,1953年设向阳乡。1958年为郊区向阳公社。1984年设镇。地处汾河中游东岸平原。产玉米、高粱、大豆、稻。有食品、建材、保险柜等厂。有市郊铁路专线经此。公路通阳曲、太原等地。(2)在吉林省榆树市东部。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泡,人口 2050。1949年为向阳区,1956年设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主产玉米、高粱。有农具、制砖等厂。开于公路经此。(3)在吉林省柳河县西南部。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人口 1140。因地势为向阳坡,故名。1961年设向阳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主产玉米。有帆布、农机修配等厂。柳新公路经此。(4)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中南部、拉林河北岸。面积360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山屯,人口 2400。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称第三区,伪满设村公所。1949年改第十三区。1956年改中心乡,1958年改向阳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改镇。产玉米、大豆、稻等。有造纸、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公路通五常和吉林省舒兰市等地。(5)在黑龙江省鸡东县东部。面积37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村,人口 2810。原名半截河。1946年设向阳区,1950年改第三区。1956年改向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穆棱河流经。产玉米、小麦、大豆、稻、烤烟、甜菜等。是县粮食主产区之一。特产木耳、蘑菇等。有农机修造、建材等厂。公路通鸡东、永安等地。(6)在江苏省启东市东部、协新河两岸,东临黄海。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村,人口 4100。1957年合并东进、建新等乡为向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1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豆类、油菜籽等。有建材、轻工、海产品加工等厂。惠海等公路经此。(7)在湖南省衡南县中部偏南。面积9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桥,人口 8000。驻地原名观音桥,以镇北石桥桥头旧有观音庙得名。1966年改名向阳桥,故名。1950年为观音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为观音公社,1966年为向阳公社。1981年置镇。1984年向阳公社并入,1995年云市乡并入。主产稻,并产茶叶、油茶、甘薯、豆类。有农场、牧场、渔场、茶场。有机械、氮肥、电机、电子仪器、酿酒、建材、彩印等厂。设有圩场,为县南部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京广铁路、107国道经此设站。湘江、耒水可通航。(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中部、布柳河畔。面积480平方千米。人口1.6万,65%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向阳街,人口 2350。因驻地地势较开阔,且阳光充足,故名。1950年为向阳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复区。1969年复公社。1984年置镇。原为天峨县人民政府驻地。产稻、玉米、油茶、油桐、板栗、山楂等。盛产云木耳、烤烟等。有农具、榨油、木材加工等厂。县中部大农贸集市,有公路通县城和乐业。(9)在四川省广汉市南部。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场,人口 2500。因朝向古湔阳故城而名。1949年为向阳乡,1958年为公社,1980年复乡,1986年改置镇。有化工、冶金、造纸、机械等业。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宝成铁路、川陕公路经此。有三国魏将邓艾、蜀汉名将马岱和邓芝墓碑。(10)在陕西省紫阳县中部。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 7940。镇人民政府驻悬鼓湾,人口 3120。清乾隆年间因湾畔有一巨石形似悬挂石鼓得名。1950年设高月乡,1956年太平乡并入更名太月乡,1963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89年设向阳镇。以东侧向阳火车站得名。主产玉米、稻、小麦,盛产柑橘、蚕茧、茶叶、油桐。有茶叶初制厂、砖瓦厂。紫渔公路、襄渝铁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屯田

    即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屯田。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寿南县治此。村名。在山东省寿光市西部。属洛城镇。人口3830。相传元末立村,时名富旺庄,位今址西南。明初因弥水决口淹没村庄,北迁今址重立村庄,屯田垦殖

  • 前山市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前山镇。清宣统 《徐闻县志》 卷1: 前山市在 “县东九十里”。

  • 烧梁关

    在今河北内丘县西。《晋书地道记》: 中丘县有烧梁关。《方舆纪要》 卷15内丘县: 烧梁关 “在县西。旧为控扼之处”。

  • 萧马庄河

    在今山东蒙阴县西。《方舆纪要》卷35蒙阴县: 萧马庄河,“ 《志》 云: 河北流二十里,入莱芜县界合淄水”。

  • 水浦砦

    北宋置,属辰州。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熙宁七年(1074)废。《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会溪镇砦”条下:“《志》云,府东百八十里有浦寨,即宋初所置水浦寨也。”

  • 通梢关

    明初置,属平凉县。在今甘肃平凉市东五里。《明史·地理志》 平凉县: “东有通梢关。”

  • 曲江

    ①即今江苏扬州市南的一段长江。西汉枚乘《七发》:“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即此。郦道元注《水经》,误引《七发》之曲江入《渐江水》,其后遂有广陵之曲江即浙江之说。②即浙江。以江流屈曲而得名。③唐代通海城

  • 黄毛屿

    即今台湾东北大海中之黄尾屿。明陈侃《使琉球录》 中 “过黄毛屿”,即此。

  • 寄箭山

    在今云南陇川县附近。《清一统志·腾越直隶厅》: 寄箭山 “在陇川司境。《滇略》: 司有诸葛武侯寄箭山,过此尽平地,一望数千里”。

  • 留吁

    春秋赤狄国。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春秋》: 宣公十六年 (前593),“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即此。古国名。又称纯留,春秋赤狄所建。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93年):晋